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三)小结 | 第20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国际行为体身份转化的基本内涵 | 第22-38页 |
第一节 国际行为体身份认同的主要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际行为体身份转化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23-28页 |
(一)国家利益 | 第24页 |
(二)行为体主观能动性 | 第24-25页 |
(三)观念 | 第25-27页 |
(四)习得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反全球化力量身份转化的涵义 | 第28-38页 |
(一)反全球化的恐怖主义力量 | 第28-30页 |
(二)反全球化的社会力量 | 第30-34页 |
(三)反全球化的政治力量 | 第34-36页 |
(四)反全球化力量的身份转化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反全球化力量身份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38-51页 |
第一节 行为体内生属性对全球化力量身份转化的影响 | 第39-43页 |
(一)利益偏好 | 第39-41页 |
(二)内在稳定性 | 第41-42页 |
(三)行为体性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国际体系对身份转化的影响 | 第43-47页 |
(一)国际规范的影响 | 第43-45页 |
(二)国际制度与机制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三)国际政治文化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国际社会互动对身份转化的影响 | 第47-51页 |
(一)体系内互动 | 第48-49页 |
(二)体系间互动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反全球化力量身份转化的实证分析 | 第51-58页 |
第一节 以“巴斯克祖国与自由”解散为例的恐怖主义力量身份转化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以世界社会论坛式微为例的社会力量身份转化 | 第53-55页 |
第三节 以古巴和马来西亚为例的政治力量身份转化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对当前反全球化力量的思考 | 第58-63页 |
第一节 反全球化力量新趋势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关于应对反全球化新挑战的思考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准确利用历史经验转化反全球化力量 | 第60-63页 |
(一)积极探寻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合作方式与合作对象 | 第60-61页 |
(二)积极推进基于政治互信的国际合作 | 第61页 |
(三)推动全球化体系调整更趋公平公正 | 第61-62页 |
(四)自觉维护自由贸易与全球化价值观念 | 第62页 |
(五)致力国内社会治理与发展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