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优质课导入活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1 课堂导入 | 第11页 |
2.1.2 优质课 | 第11-12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3.1 情感过滤假说 | 第15页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7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7-21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17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3.1 课堂观察法 | 第18-19页 |
3.3.2 脚本分析法 | 第19页 |
3.3.3 访谈法 | 第19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19-21页 |
3.4.1 相关文献与数据的收集整理 | 第19页 |
3.4.2 教师访谈 | 第19-21页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1-38页 |
4.1 优质课的导入方法 | 第21-28页 |
4.1.1 问题导入法 | 第22-23页 |
4.1.2 图片导入法 | 第23-25页 |
4.1.3 设疑导入法 | 第25-27页 |
4.1.4 视频导入法 | 第27-28页 |
4.2 优质课导入活动中教师的话语特征 | 第28-34页 |
4.2.1 教师话语的准确性 | 第29页 |
4.2.2 教师话语的逻辑性 | 第29-31页 |
4.2.3 教师话语的激励性 | 第31页 |
4.2.4 教师话语的互动性 | 第31-34页 |
4.3 优质课导入活动中学生的课堂表现 | 第34-35页 |
4.4 教师访谈 | 第35-38页 |
5 结语 | 第38-41页 |
5.1 研究发现 | 第38页 |
5.2 优化高中英语常态课课堂导入活动的建议 | 第38-40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40页 |
5.4 未来研究方向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A 教师访谈提纲 | 第43-44页 |
附录 B 导入活动课堂教学实录转写脚本 | 第4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