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不同水氮运筹模式对麦田土壤氨挥发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2页
        1.2.1 农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的去向第15-18页
        1.2.2 氮效率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15) N示踪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第19页
        1.2.4 水肥运筹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19-20页
        1.2.5 水肥运筹对氮肥利用的影响第20-21页
        1.2.6 水肥运筹对冬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第21-22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25-39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2.1 试验地概况第25-26页
        2.2.2 试验设计第26-27页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7-28页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2.3.1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茎蘖动态的影响第28-29页
        2.3.3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第29-32页
        2.3.4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2-33页
        2.3.5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3-37页
    2.4 讨论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水氮措施对麦田氨挥发损失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9-59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2.1 试验设计第39页
        3.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9-41页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57页
        3.3.1 水氮措施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第41-50页
        3.3.2 水氮措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以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第50-57页
    3.4 讨论第57-58页
    3.5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59-70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4.2.1 试验设计第59-60页
        4.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0页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4.3.1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茎蘖动态的影响第60-62页
        4.3.2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62-63页
        4.3.3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第63页
        4.3.4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63-65页
        4.3.5 氮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65-68页
    4.4 讨论第68-69页
    4.5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氮肥措施对麦田氨挥发损失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70-88页
    5.1 前言第7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5.2.1 试验设计第70页
        5.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0页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0-7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1-85页
        5.3.1 氮肥措施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第71-79页
        5.3.2 氮肥措施对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第79-85页
    5.4 讨论第85-86页
    5.5 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土壤氨挥发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早期幼苗生长以及根毛发育的影响第88-104页
    6.1 前言第88-89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6.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89-90页
        6.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90-91页
        6.2.3 计算公式第91页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1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1-102页
        6.3.1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氨挥发累积量第91-92页
        6.3.2 氨挥发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发芽率的影响第92-96页
        6.3.3 氨挥发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第96-97页
        6.3.4 氨挥发对冬小麦根冠比的影响第97页
        6.3.5 氨挥发对冬小麦根毛发育的影响第97-100页
        6.3.6 氨挥发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100-102页
    6.4 讨论第102-103页
    6.5 小结第103-10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4-106页
    7.1 结论第104-105页
    7.2 创新点第105页
    7.3 研究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淮海麦区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演替规律
下一篇:东北薄层黑土区土壤侵蚀—沉积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