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轨道电路建模基础 | 第15-29页 | 
| 2.1 轨道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5-19页 | 
| 2.1.1 发送器和接收器概述 | 第16页 | 
| 2.1.2 匹配变压器概述 | 第16-17页 | 
| 2.1.3 衰耗器概述 | 第17-18页 | 
| 2.1.4 补偿电容概述 | 第18页 | 
| 2.1.5 调谐区概述 | 第18-19页 | 
| 2.2 建模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 2.2.1 均匀传输线理论 | 第19-21页 | 
| 2.2.2 四端网性质 | 第21-22页 | 
| 2.3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 | 第22-28页 | 
| 2.3.1 ZPW-2000各组成元件建模 | 第22-24页 | 
| 2.3.2 调整态发送器到接收器间传输矩阵tcT建模 | 第24-25页 | 
| 2.3.3 现有文献对ZPW-2000分路态建模 | 第25-26页 | 
| 2.3.4 仿真分析 | 第26-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ZPW-2000多轮对动态分路建模 | 第29-40页 | 
| 3.1 两个轮对之间的传输矩阵建模 | 第29页 | 
| 3.2 基于不同分路位置轨面建模 | 第29-32页 | 
| 3.2.1 列车刚驶入轨道电路轨面建模 | 第30页 | 
| 3.2.2 列车完全进入轨道电路区间轨面建模 | 第30-31页 | 
| 3.2.3 列车出清轨道电路区间轨面建模 | 第31-32页 | 
| 3.3 基于多轮对分路的监测数据建模 | 第32-33页 | 
| 3.4 多轮对分路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33-38页 | 
| 3.4.1 ZPW-2000实验台简介 | 第33-34页 | 
| 3.4.2 实验台参数测试和计算 | 第34-36页 | 
| 3.4.3 实验台与多轮对模型对比验证 | 第36-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基于多轮对分路模型的轨道电路故障影响分析 | 第40-48页 | 
| 4.1 分路不良和补偿电容故障成因分析 | 第40-41页 | 
| 4.2 多轮对分路模型故障模拟的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 4.2.1 基于多轮对分路模型的故障模拟 | 第41-42页 | 
| 4.2.2 多轮对模型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 4.3 分路不良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4.4 补偿电容开路故障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基于ZPW-2000暂态建模的故障诊断研究 | 第48-61页 | 
| 5.1 钢轨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 第48-49页 | 
| 5.2 ZPW-2000暂态建模 | 第49-53页 | 
| 5.2.1 补偿电容开路故障等效电路模型 | 第49-51页 | 
| 5.2.2 列车分路等效电路模型 | 第51-53页 | 
| 5.3 暂态仿真分析 | 第53-59页 | 
| 5.3.1 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53-55页 | 
| 5.3.2 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暂态分析 | 第55-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 
| 一、科研成果 | 第67页 | 
| 二、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