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儿童的社区融入研究--以昆山市J社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导言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概念界定第10-12页
        1.3.1 流动儿童第10-11页
        1.3.2 社区融入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18页
    2.1 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概念及划分维度的研究第12-14页
        2.1.1 社会融入概念界定的研究第12-13页
        2.1.2 社会融入维度以及测量指标的研究第13-14页
    2.2 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第14-16页
        2.2.1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现状的研究第14-15页
        2.2.2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5-16页
        2.2.3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路径建构的研究第16页
    2.3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第16-17页
    2.4 文献述评第17-18页
        2.4.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17页
        2.4.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18-21页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3.1.1 生态系统理论第18-19页
        3.1.2 人格发展理论第19页
    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3.2.1 资料收集方法第19-20页
        3.2.2 资料分析方法第20页
        3.2.3 实务介入方法第20页
    3.3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第四章 流动儿童社区融入分析第21-36页
    4.1 社区基本情况第21页
        4.1.1 社区概况第21页
        4.1.2 社区对流动儿童的支持情况第21页
    4.2 社区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第21-33页
        4.2.1 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维度以及指标建立第22页
        4.2.2 流动儿童社区融入调查结果分析第22-33页
    4.3 影响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生态系统分析第33-36页
        4.3.1 微观系统调适不良第33页
        4.3.2 中观系统功能缺失第33-34页
        4.3.3 宏观系统支持滞后第34-36页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实务过程第36-54页
    5.1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第36-46页
        5.1.1 小组的筹备第36-37页
        5.1.2 小组的实施第37-41页
        5.1.3 小组的评估第41-46页
    5.2 流动儿童社区工作第46-54页
        5.2.1 社区定向——认识社区第47-48页
        5.2.2 公益市集——搭建流动儿童社区交往的平台第48-51页
        5.2.3 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第51-54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4-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6.1.1 微观系统调适改良第54页
        6.1.2 中观系统功能改善第54页
        6.1.3 宏观系统支持增进第54-55页
    6.2 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路径建构第55-5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势视角下农村学业不良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个案研究
下一篇:农村回族妇女的自我认同感建设--以甘肃省X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