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部门的绩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2-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1.1 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2 文献综述简评 | 第16-17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3.1 并购动因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4 并购绩效的研究工具及其优缺点对比 | 第18-23页 |
2.4.1 事件研究法 | 第19页 |
2.4.2 财务指标法 | 第19页 |
2.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4.4 基于EVA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2.4.5 基于DEA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21页 |
2.4.6 研究工具的选择依据 | 第21-23页 |
第3章 案例介绍 | 第23-35页 |
3.1 并购的背景 | 第23-26页 |
3.1.1 经济增速放缓,行业面临转型 | 第23页 |
3.1.2 市场集中度上升,需求增长分化 | 第23-26页 |
3.1.3 互联网企业布局家电业,加剧市场竞争 | 第26页 |
3.2 交易双方企业介绍 | 第26-27页 |
3.2.1 青岛海尔 | 第26-27页 |
3.2.2 通用电气 | 第27页 |
3.3 并购过程 | 第27-28页 |
3.4 并购的目的 | 第28-31页 |
3.4.1 发挥协同效应,稳固行业地位 | 第28-30页 |
3.4.2 注入优质资产,快速提升业绩 | 第30-31页 |
3.4.3 拓展海外布局,深入全球市场 | 第31页 |
3.5 交易作价 | 第31页 |
3.6 并购前自由现金流测算 | 第31-35页 |
第4章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中短期绩效研究 | 第35-4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4.2 窗口划分 | 第36页 |
4.3 平稳性检验 | 第36-37页 |
4.4 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 第37-38页 |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4.5.1 异常收益率计算 | 第39-40页 |
4.5.2 异常收益率的检验 | 第40-41页 |
4.5.3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研究结论 | 第41-43页 |
第5章 基于EVA与财务指标的并购绩效研究 | 第43-63页 |
5.1 EVA计算 | 第43-52页 |
5.1.1 会计调整 | 第43-49页 |
5.1.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EVA计算 | 第49-52页 |
5.2 EVA与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 第52-59页 |
5.2.1 盈利能力 | 第54-56页 |
5.2.2 偿债能力 | 第56-57页 |
5.2.3 营运能力 | 第57-58页 |
5.2.4 成长能力 | 第58-59页 |
5.3 归纳分析 | 第59页 |
5.4 案例启示 | 第59-61页 |
5.4.1 把握并购时机,善用财务杠杆 | 第59-60页 |
5.4.2 以标的企业利润置换利息,降低资金压力 | 第60-61页 |
5.4.3 轻度整合,珍视品牌 | 第61页 |
5.5 政策建议 | 第61-63页 |
5.5.1 做好可行性分析,不盲目进行高价收购 | 第61页 |
5.5.2 .聚焦优质资产,谨慎接盘不良标的 | 第61-62页 |
5.5.3 注重业务互补,避免同业竞争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