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分离法除去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24页 |
1.1 泡沫分离概述 | 第7-11页 |
1.1.1 泡沫分离法定义 | 第7页 |
1.1.2 泡沫分离法分类 | 第7-9页 |
1.1.3 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 | 第9-10页 |
1.1.4 泡沫分离技术的设备 | 第10页 |
1.1.5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 泡沫分离表面活性剂简介 | 第11-15页 |
1.2.1 表面活性剂分类 | 第11-13页 |
1.2.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第13页 |
1.2.3 表面活性剂污染 | 第13-14页 |
1.2.4 泡沫分离表面活性剂的原理 | 第14-15页 |
1.2.5 泡沫分离表面活性剂的设备 | 第15页 |
1.3 泡沫分离法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3.1 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 | 第15-17页 |
1.3.2 泡沫分离法分离表面活性剂 | 第17-19页 |
1.3.3 泡沫分离法的模型研究 | 第19-22页 |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2 实验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实验仪器、实验试剂 | 第24-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3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6-29页 |
2.2.1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2 泡沫分离法分离表面活性剂 | 第27页 |
2.2.3 表面活性剂浓度分析 | 第27-28页 |
2.2.4 实验安排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50页 |
3.1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29-32页 |
3.2 各因素对泡沫分离的影响 | 第32-43页 |
3.2.1 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进气速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3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液体高度对泡沫分离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5 乙醇加入量对泡沫分离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6 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7 pH 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正交实验 | 第43-50页 |
3.3.1 CTAB 最佳回收条件的选择 | 第43-45页 |
3.3.2 SDBS 最佳回收条件的选择 | 第45-47页 |
3.3.3 SDS 最佳回收条件的选择 | 第47-48页 |
3.3.4 CPC 最佳回收条件的选择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泡沫分离模型的建立 | 第50-67页 |
4.1 基本理论知识 | 第50-53页 |
4.1.1 气泡的形成 | 第50页 |
4.1.2 气泡的结构 | 第50-51页 |
4.1.3 泡沫的结构 | 第51页 |
4.1.4 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4.2 分离模型的建立 | 第53-62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53页 |
4.2.2 气泡在分离柱中的模型 | 第53-54页 |
4.2.3 模型建立 | 第54-62页 |
4.3 泡沫分离水中表面活性剂模型求解结果 | 第62-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泡沫分离水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结论 | 第67-69页 |
5.2 前景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