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营销策略的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 2.1 4P 理论 | 第13-14页 |
| 2.2 4C 理论 | 第14页 |
| 2.3 从 4P 到 4C 的分析 | 第14-15页 |
| 2.4 市场细分理论 | 第15-16页 |
| 2.4.1 市场细分的原则 | 第15-16页 |
| 2.4.2 市场细分的标准 | 第16页 |
| 2.5 差异化战略 | 第16-1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 3G 业务营销策略的总体研究 | 第18-26页 |
| 3.1 3G 业务营销特点分析 | 第18页 |
| 3.2 高校 3G 业务营销分析 | 第18-19页 |
| 3.2.1 高校营销的范畴 | 第18-19页 |
| 3.2.2 高校营销的特征 | 第19页 |
| 3.3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 3G 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 3.3.1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通信市场的业务占有状况 | 第19-21页 |
| 3.3.2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 3G 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 3.4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市场 3G 业务营销的流程设计 | 第23-2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营销策略体系的设计 | 第26-46页 |
| 4.1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外部运营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 4.1.1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 4.1.2 社会人文环境 | 第27页 |
| 4.2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通信市场的 SWOT 分析 | 第27-31页 |
| 4.2.1 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和劣势) | 第28-29页 |
| 4.2.2 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 | 第29-31页 |
| 4.3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市场的竞争对手分析 | 第31-35页 |
| 4.3.1 三大通信运营商移动业务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4.3.2 三大通信运营商 3G 技术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 4.3.3 三大通信运营商校园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 4.4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营销的市场细分 | 第35-36页 |
| 4.4.1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对高校市场的细分 | 第35页 |
| 4.4.2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对高校市场 3G 客户群体的细分 | 第35-36页 |
| 4.5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 3G 业务目标市场的定位 | 第36-38页 |
| 4.5.1 针对柳州高校市区分类制定的营销策略目标 | 第36-37页 |
| 4.5.2 针对不同的学生消费族群的营销策略目标 | 第37-38页 |
| 4.6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高校 3G 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第38-44页 |
| 4.6.1 高校 3G 业务营销产品策略设计 | 第38-39页 |
| 4.6.2 高校 3G 业务体验营销策略设计 | 第39-41页 |
| 4.6.3 高校 3G 业务营销促销策略设计 | 第41-43页 |
| 4.6.4 高校 3G 业务营销公共关系策略设计 | 第43-44页 |
| 4.7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校园营销策略的实施效果分析思路 | 第44页 |
| 4.7.1 品牌知名度的纵向比较 | 第44页 |
| 4.7.2 销售数量纵向比较 | 第44页 |
| 4.7.3 3G 校园市场占有率 | 第44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柳州市电信分公司 3G 业务校园营销策略的保障机制研究 | 第46-53页 |
| 5.1 组织保障机制 | 第46-49页 |
| 5.2 绩效考核机制 | 第49-52页 |
| 5.2.1 针对区市县分公司的整体考核 | 第49-50页 |
| 5.2.2 针对分公司校园团队成员的考核 | 第50-52页 |
| 5.3 营销管理机制 | 第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