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地鳖虫和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及其基因克隆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5页
Catalogue第15-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7页
    1.1 血栓性疾病概述第20-21页
    1.2 血栓形成机理第21-24页
        1.2.1 血栓简介第21页
        1.2.2 凝血机制第21-24页
    1.3 人体溶栓机理第24-29页
        1.3.1 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结构第24-26页
        1.3.2 纤维蛋白的降解第26页
        1.3.3 人纤溶酶结构第26-28页
        1.3.4 人纤溶酶的激活物第28-29页
    1.4 溶栓药物研究现状第29-32页
        1.4.1 第一代溶栓药物第29页
        1.4.2 第二代溶栓药第29-31页
        1.4.3 第三代溶栓药第31-32页
        1.4.4 第四代溶栓药第32页
    1.5 地鳖虫和黄粉虫研究现状第32-34页
    1.6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7页
        1.6.1 研究意义第34-36页
        1.6.2 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纤溶活性蛋白检测技术概述第37-46页
    2.1 纤维平板法第37-39页
    2.2 显色底物法第39-42页
    2.3 反相纤维蛋白自显影第42-43页
    2.4 纤维蛋白酶谱法第43-44页
    2.5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纤维平板法的研究第46-53页
    3.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3.1.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46页
        3.1.2 主要仪器第46-47页
    3.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3.2.1 主要试剂配制第47-48页
        3.2.2 纤维平板的制备和活性检测第48页
        3.2.3 纤溶酶原灭活第48页
    3.3 结果第48-52页
        3.3.1 纤维蛋白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48-49页
        3.3.2 尿激酶最佳使用浓度检测第49-50页
        3.3.3 纤维平板中纤溶酶原浓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第50-51页
        3.3.4 纤维平板中纤溶酶原的去活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纤维蛋白酶谱法的研究第53-62页
    4.1 实验材料第53-54页
        4.1.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3页
        4.1.2 主要仪器第53-54页
    4.2 实验方法第54-56页
        4.2.1 主要试剂配制第54-55页
        4.2.2 纤维蛋白酶谱法分离胶和浓缩胶的配置第55页
        4.2.3 纤维蛋白酶谱的电泳和染色第55-56页
    4.3 实验结果第56-60页
        4.3.1 纤维蛋白原浓度对分辨率的影响第56-57页
        4.3.2 蛋白质Marker在SDS纤维蛋白酶谱法中使用量研究第57-59页
        4.3.3 蛋白质Marker和尿激酶同时在SDS纤维蛋白酶谱法中电泳第59-60页
    4.4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第62-76页
    5.1 实验材料第62-63页
        5.1.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2页
        5.1.2 主要仪器第62-63页
    5.2 实验方法第63-70页
        5.2.1 地鳖虫材料的处理第63页
        5.2.2 粗蛋白的提取和硫酸铵梯度沉淀第63-64页
        5.2.3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第64页
        5.2.4 蛋白浓度测定第64-65页
        5.2.5 SDS-PAGE分析蛋白分子量第65-68页
        5.2.6 SDS-fibrin zymography法分析蛋白分子量和活性第68页
        5.2.7 纤维平板法半定量检测蛋白活性第68-69页
        5.2.8 温度和pH值对蛋白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69页
        5.2.9 蛋白酶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69页
        5.2.10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69页
        5.2.11 数据分析第69-7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76页
        5.3.1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第70-72页
        5.3.2 SDS-PAGE和纤维蛋白酶谱法分析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分子量第72-73页
        5.3.3 温度和pH值对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73-74页
        5.3.4 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属离子对ESTL活性的影响第74-76页
第六章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基因克隆第76-108页
    6.1 实验材料第76-79页
        6.1.1 常用化学试剂第76页
        6.1.2 特殊生物材料、试剂、酶、载体和菌株第76-77页
        6.1.3 引物第77页
        6.1.4 细菌用培养基第77-78页
        6.1.5 主要仪器第78-79页
    6.2 实验方法第79-96页
        6.2.1 地鳖虫总RNA的提取第79-81页
        6.2.2 核酸浓度测定第81页
        6.2.3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cDNA 3'端RACE第81-86页
        6.2.4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cDNA 5'端RACE第86-95页
        6.2.5 序列分析及三维建模软件第95-96页
    6.3 实验结果第96-108页
        6.3.1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基因cDNA克隆第96-102页
        6.3.2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ESTL基因进化树构建第102-105页
        6.3.3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ESTL蛋白三维模型构建第105-108页
第七章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第108-123页
    7.1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7.1.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108页
        7.1.2 主要仪器第108-109页
    7.2 实验方法第109-116页
        7.2.1 黄粉虫材料的处理第109页
        7.2.2 粗蛋白的提取和硫酸铵梯度沉淀第109-110页
        7.2.3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第110页
        7.2.4 蛋白浓度测定第110-111页
        7.2.5 SDS-PAGE分析蛋白分子量第111-114页
        7.2.6 SDS-fibrin zymography法分析蛋白分子量和活性第114页
        7.2.7 纤维平板法半定量检测蛋白活性第114-115页
        7.2.8 温度和pH值对蛋白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115页
        7.2.9 蛋白酶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115页
        7.2.10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115页
        7.2.11 数据分析第115-116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6-123页
        7.3.1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第116-119页
        7.3.2 SDS-PAGE和纤维蛋白酶谱法分析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分子量第119-120页
        7.3.3 温度和pH值对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120-121页
        7.3.4 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属离子对TMTL活性的影响第121-123页
第八章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123-148页
    8.1 实验材料第123-127页
        8.1.1 常用化学试剂第123页
        8.1.2 特殊生物材料、试剂、酶、载体和菌株第123-124页
        8.1.3 引物第124-125页
        8.1.4 细菌用培养基第125-126页
        8.1.5 主要仪器第126-127页
    8.2 实验方法第127-134页
        8.2.1 黄粉虫总RNA的提取第127-128页
        8.2.2 核酸浓度测定第128-129页
        8.2.3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cDNA 3'端RACE第129-130页
        8.2.4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cDNA 5'端RACE第130页
        8.2.5 序列分析及三维建模软件第130页
        8.2.6 表达载体构建第130-132页
        8.2.7 大肠杆菌JM109及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32页
        8.2.8 表达片段的连接、克隆及鉴定第132页
        8.2.9 TMTL的诱导表达与SDS-PAGE检测第132-133页
        8.2.10 表达产物的Western印记分析第133页
        8.2.11 表达产物可溶性检测第133-134页
        8.2.12 表达产物的变性、复性与纯化第134页
    8.3 实验结果第134-148页
        8.3.1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基因cDNA克隆第134-139页
        8.3.2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TMTL基因进化树构建第139-141页
        8.3.3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TMTL蛋白三维模型构建第141-142页
        8.3.4 黄粉虫纤溶活性蛋白TMTL表达载体构建第142-143页
        8.3.5 黄粉虫TMTL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第143-145页
        8.3.6 黄粉虫TMTL重组蛋白纯化及复性第145-148页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德格尔存在论科学技术思想研究
下一篇:两宋画院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