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18-28页 |
2.1 零应力时刻的确定 | 第19页 |
2.2 终凝时间的确定方法 | 第19-23页 |
2.2.1 水泥的凝结 | 第20-21页 |
2.2.2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 第21页 |
2.2.3 水泥混凝土的凝结 | 第21-22页 |
2.2.4 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 | 第22页 |
2.2.5 水泥混凝土凝结与水泥凝结的对比 | 第22-23页 |
2.3 等效线性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3.1 NOLA 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3.2 TM 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固化翘曲的计算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固化翘曲的室外试验 | 第28-61页 |
3.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8-30页 |
3.1.1 材料性质 | 第28页 |
3.1.2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 第28页 |
3.1.3 水泥混凝土基本参数试验 | 第28-29页 |
3.1.4 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3.2 早期固化翘曲试验准备 | 第30-35页 |
3.2.1 水泥混凝土梁式试件成型 | 第30-31页 |
3.2.2 试验用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31-32页 |
3.2.3 试验方案及传感器的布置 | 第32-35页 |
3.3 早期固化翘曲试验实测数据分析 | 第35-60页 |
3.3.1 不同时间浇筑成型试件终凝时刻的确定 | 第35-40页 |
3.3.2 零应力时刻温度分布及零应力时刻等效线性温度梯度的计算 | 第40-45页 |
3.3.3 不同时间浇筑成型水泥混凝土试件早期固化翘曲的发展 | 第45-54页 |
3.3.4 环境因素对早期干缩徐变翘曲的影响 | 第54-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早期固化翘曲对服役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 第61-76页 |
4.1 服役期水泥混凝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 | 第61-65页 |
4.2 绝对温度梯度的计算 | 第65-67页 |
4.3 考虑早期固化翘曲的服役期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 | 第67-75页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4.3.2 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 | 第68-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