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地方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H大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1 研究成果第13-16页
        1.3.2 研究成果评价第16页
    1.4 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难点第16-18页
        1.4.1 基本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难点第18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8-21页
        1.5.1 地方高水平大学第18-19页
        1.5.2 师资队伍建设第19-21页
第2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1-29页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第21-26页
        2.1.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第21-23页
        2.1.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高等学校的应用第23-26页
    2.2 SWOT理论第26-29页
        2.2.1 SWOT理论基本内容第26-27页
        2.2.2 SWOT理论在高等学校的应用第27-29页
第3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9-44页
    3.1 地方高水平大学及其基本特征第29-34页
        3.1.1 地方大学的本质特征第29-30页
        3.1.2 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第30-32页
        3.1.3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第32-34页
    3.2 H 大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第34-35页
        3.2.1 学科建设第34页
        3.2.2 师资队伍建设第34-35页
        3.2.3 人才培养第35页
        3.2.4 科学研究第35页
    3.3 H 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状况比较第35-41页
        3.3.1 生师比第36页
        3.3.2 队伍结构比较第36-40页
        3.3.3 高层次人才队伍第40-41页
    3.4 H 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第41-44页
        3.4.1 非“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缺乏高校的品牌效应第42页
        3.4.2 政策缺失,投入较少的威胁第42页
        3.4.3 重点学科少,科研能力低的弱势第42-43页
        3.4.4 特殊地理位置的威胁第43-44页
第4章 H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措施及成效第44-52页
    4.1 H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措施第44-47页
        4.1.1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人才第44页
        4.1.2 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第44-46页
        4.1.3 实施岗位聘任管理与考核,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第46页
        4.1.4 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稳定人才第46-47页
    4.2 H 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第47-52页
        4.2.1 师资队伍总量稳步增加,结构逐步改善第47-48页
        4.2.2 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效果突出第48-49页
        4.2.3 中青年骨干教师成绩显著第49页
        4.2.4 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第49-51页
        4.2.5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第51-52页
第5章 地方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分析第52-58页
    5.1 实施“软引进”,拓宽师资来源路径第52-53页
    5.2 稳定与流动相结合,建立开放的师资运行机制第53-54页
    5.3 高水平的师资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第54-55页
        5.3.1 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第54页
        5.3.2 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第54-55页
    5.4 严格晋升标准,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第55-56页
        5.4.1 严格制定晋升标准第55-56页
        5.4.2 确定分类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第56页
    5.5 加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项目研究
下一篇: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调查研究--以保定市幼儿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