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低信息摄入路段的事故机理研究 | 第11-14页 |
1.2.2 交通安全对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低信息特征与典型路段研究 | 第18-50页 |
2.1 高速公路低信息特性与驾驶人操作水平关系 | 第18-22页 |
2.1.1 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 | 第18-20页 |
2.1.2 高速公路线形与驾驶人操作特性及心理特性 | 第20-22页 |
2.2 高速公路低信息摄入驾驶人感觉特性分析 | 第22-30页 |
2.2.1 阶段一:物理信号导入 | 第23-27页 |
2.2.2 阶段二:信号筛选转换 | 第27-29页 |
2.2.3 阶段三:信号分析处理 | 第29-30页 |
2.3 高速公路低信息摄入典型路段分析 | 第30-48页 |
2.3.1 基础数据收集 | 第30-33页 |
2.3.2 典型路段研究 | 第33-46页 |
2.3.3 典型路段综合分析 | 第46-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速公路低信息摄入路段事故机理研究 | 第50-67页 |
3.1 驾驶行为的生理基础 | 第50-55页 |
3.1.1 唤醒和认知的生理基础 | 第50-52页 |
3.1.2 情绪的生理基础 | 第52-53页 |
3.1.3 驾驶行为反应的综合生理基础 | 第53-55页 |
3.2 低信息摄入路段唤醒水平对驾驶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 高速公路低信息摄入路段驾驶人情绪体验分析 | 第57-59页 |
3.4 高速公路低信息摄入路段事故机理研究 | 第59-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交通安全保障研究 | 第67-72页 |
4.1 路侧及中央分隔带景观 | 第67页 |
4.2 速度控制措施 | 第67-69页 |
4.3 视线诱导措施 | 第69-70页 |
4.4 抗疲劳措施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