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医疗器械缺陷产品基本概念 | 第9-14页 |
第一节 医用产品的含义和判定标准 | 第9-11页 |
第二节 各国立法状况探讨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医疗器械缺陷致人损害之理论层面问题探究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医疗器械缺陷侵权责任构成条件 | 第14-19页 |
一、医疗器械产品存在缺陷 | 第15-16页 |
二、医疗器械侵权损害后果的事实存在 | 第16-17页 |
三、医疗器械缺陷和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医疗器械缺陷致损的归责原则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抗辩事由与免责情况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医疗器械缺陷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举证责任倒置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及其限度 | 第26-28页 |
一、精神损害赔偿 | 第26页 |
二、损害赔偿数额限制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责任主体承担 | 第28-32页 |
一、医疗器械生产者:严格责任原则 | 第28-29页 |
二、医疗器械销售者: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 第29-30页 |
三、特殊医疗器械市场主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对我国医疗器械缺陷侵权的立法建议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医疗器械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医疗器械缺陷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问题 | 第32页 |
二、医疗器械缺陷事故技术鉴定启动方式上与鉴定人员的问题 | 第32-33页 |
三、医疗器械缺陷事故赔偿标准的问题 | 第33页 |
四、导致滥诉现象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针对医疗器械缺陷纠纷的建议 | 第34-37页 |
一、医疗器械企业自强不息,提高行业集中度 | 第34页 |
二、坚决制止商业贿赂,规范医疗器械行业生产经营环境 | 第34页 |
三、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 | 第34-35页 |
四、完善医疗器械缺陷纠纷调解处理机构 | 第35-36页 |
五、加强专家、社会监督力度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