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提要第4-5页
Summary第5页
引言第8-11页
1 碳排放权交易概述第11-13页
    1.1 碳排放权交易产生背景第11-12页
    1.2 碳排放权定义第12页
    1.3 碳排放权特征第12-13页
2 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践及意义第13-17页
    2.1 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第13-15页
    2.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第15页
    2.3 加拿大气候变化计划第15-16页
    2.4 国际碳交易制度的分析及我国制度的指导意义第16-17页
        2.4.1 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第16页
        2.4.2 合理有偿的分配排放量配额第16-17页
3 我国现今碳排放权交易的理性分析第17-23页
    3.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第17页
        3.1.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现状第17页
        3.1.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现状第17页
    3.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缺陷第17-20页
        3.2.1 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相对落后第17-18页
        3.2.2 碳排放权权属性质划分不清第18-19页
        3.2.3 碳排放权交易尚未市场化第19页
        3.2.4 碳排放权交易中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第19页
        3.2.5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欠缺第19-20页
    3.3 我国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必要性分析第20-21页
        3.3.1 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第20页
        3.3.2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需要第20-21页
        3.3.3 建设生态型社会的需要第21页
    3.4 我国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行性分析第21-23页
        3.4.1 理念基础第21-22页
        3.4.2 政策基础第22页
        3.4.3 技术基础第22-23页
        3.4.4 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基础第23页
        3.4.5 外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基础第23页
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体系构建第23-36页
    4.1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念构建第23-27页
        4.1.1 和谐原则第24页
        4.1.2 “三公”原则第24-25页
        4.1.3 效益原则第25页
        4.1.4 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度介入的原则第25-26页
        4.1.5 国际合作原则第26-27页
    4.2 碳排放权交易横向法律体系的构建第27-30页
        4.2.1 碳排放权交易在民事法律制度中的构建第27-29页
        4.2.2 碳排放权交易在行政法律制度中的构建第29页
        4.2.3 碳排放权交易在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构建第29-30页
    4.3 碳排放权交易纵向操作法律体系构建第30-34页
        4.3.1 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第30页
        4.3.2 碳排放权交易的客体第30页
        4.3.3 控制温室气体总量第30-32页
        4.3.4 完善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第32-33页
        4.3.5 构建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第33页
        4.3.6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程序的完善第33-34页
    4.4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体系构建第34-36页
        4.4.1 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第34-35页
        4.4.2 实行多部门连动监管第35页
        4.4.3 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第35页
        4.4.4 完善监控系统第35-36页
        4.4.5 设置功能完备的碳排放交易机构第36页
结论第36-38页
后记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2-43页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第43-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疗器械缺陷致人损害之责任承担
下一篇: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当代中国外交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