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绪论 | 第11-24页 |
1.1 干扰素分类及干扰素系统生物进化 | 第11-12页 |
1.1.1 干扰素分类 | 第11-12页 |
1.1.2 干扰素系统生物进化及其功能 | 第12页 |
1.2 干扰素的产生条件 | 第12-13页 |
1.3 犬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3-15页 |
1.3.1 干扰素的理化特性 | 第13页 |
1.3.2 犬α-干扰素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1.3.3 犬干扰素受体 | 第14-15页 |
1.3.4 犬干扰素的信号传递信息途径 | 第15页 |
1.4 干扰素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 第15-21页 |
1.4.1 抗病毒功能 | 第16-18页 |
1.4.2.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8-19页 |
1.4.3 干扰素的抗肿瘤作用 | 第19-20页 |
1.4.4 干扰素其他作用 | 第20-21页 |
1.5 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1 对干扰素表达系统的改造 | 第21页 |
1.5.2 对干扰素基因序列的改变 | 第21-22页 |
1.5.3 对干扰素生产工艺的改进 | 第22页 |
1.5.4 为了提高干扰素的效用而进行的研究 | 第22页 |
1.6 重组犬干扰素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2.1 材料 | 第24-27页 |
2.1.1 质粒、宿主菌和病毒 | 第24页 |
2.1.2 试剂盒和生化试剂 | 第24页 |
2.1.3 软件和网站 | 第24-25页 |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2.2.1 引物设计 | 第27-28页 |
2.2.2 犬肝脏组织基因组的提取 | 第28页 |
2.2.3 扩增犬肝脏细胞基因组的 DNA | 第28页 |
2.2.4 犬α-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28-30页 |
2.2.5 犬α-干扰素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0页 |
2.2.6 重组表达载体 pBV220-CaIFN-α的构建及转化 | 第30-32页 |
2.2.7 犬α-干扰素蛋白原核表达和表达条件优化 | 第32-33页 |
2.2.8 包涵体的提取及蛋白质变性 | 第33-34页 |
2.2.9 蛋白的复性和纯化 | 第34-35页 |
2.2.10 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 第35-37页 |
3 结果 | 第37-44页 |
3.1 犬α-干扰素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7页 |
3.2 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7页 |
3.3 IFN-α基因序列比较及进化分析 | 第37-39页 |
3.4 犬α-干扰素的表达及条件优化 | 第39-42页 |
3.4.1 诱导时间的条件优化 | 第39-41页 |
3.4.2 宿主菌的优化结果 | 第41页 |
3.4.3 阳性工程菌的诱导表达结果 | 第41-42页 |
3.4.4 包涵体的提取结果 | 第42页 |
3.5 蛋白的初步纯化和复性 | 第42-43页 |
3.5.1 蛋白质的初步纯化 | 第42页 |
3.5.2 蛋白的复性 | 第42-43页 |
3.6 重组犬α-干扰素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4.1 犬α-干扰素的研究 | 第44页 |
4.2 干扰素-α基因的表达及条件优化 | 第44-45页 |
4.3 包涵体的提取和蛋白质的变性 | 第45页 |
4.4 蛋白的复性 | 第45-46页 |
4.4.1 氧化还原体系的选择 | 第45页 |
4.4.2 复性温度和蛋白浓度的选择 | 第45-46页 |
4.5 蛋白质的纯化 | 第46页 |
4.6 复性后蛋白活性测定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