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分析和改进的案例研究--以L公司销售部为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三、论文框架和思路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一、绩效技术理论 | 第12-18页 |
(一) 绩效技术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绩效技术的方法论 | 第13-16页 |
(三) 绩效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三节 L 公司绩效分析 | 第22-41页 |
一、L 公司概况 | 第22-24页 |
(一) 公司概况 | 第22-23页 |
(二) 销售部介绍 | 第23-24页 |
二、绩效分析 | 第24-37页 |
(一) 绩效分析的内涵和过程 | 第24-26页 |
(二) 绩效分析 | 第26-37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 员工缺乏技能、动机和相关信息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二) 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 第39页 |
(三) 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四) 缺乏职业规划和员工参与的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干预措施 | 第41-57页 |
一、干预措施的种类 | 第41-42页 |
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设计 | 第42-57页 |
(一)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 第43-47页 |
(二) 选择和设计合理的绩效支持手段 | 第47-53页 |
(三) 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 | 第53-55页 |
(四) 重视员工职业规划和员工参与 | 第55-57页 |
第五节 结语 | 第57-59页 |
一、研究成果的总结 | 第57-58页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第58页 |
三、启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