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HCl的控制和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1.2.2 脱氯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脱氯剂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脱氯反应器 | 第19-21页 |
1.4 HCl脱除动力学分析 | 第21-22页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1页 |
第二章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样品制备及表征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类水滑石中Mg替代元素的选择 | 第31-36页 |
2.3 Ca-Mg-Al类水滑石的制备 | 第36-37页 |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2.3.2 Ca-Mg-Al类水滑石的制备 | 第36-37页 |
2.4 类水滑石吸附剂表征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2.4.1 吸附剂热重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分析 | 第37页 |
2.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7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38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 | 第38页 |
2.5 HCl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2.5.1 吸附剂热重分析和红外分析 | 第38-39页 |
2.5.2 吸附剂XRD分析 | 第39-42页 |
2.5.3 孔隙结构分析 | 第42-45页 |
2.5.4 SEM形貌分析 | 第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三章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实验研究 | 第49-65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Ca-Mg-Al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剂脱氯特性研究试验系统 | 第49-52页 |
3.2.1 配气系统 | 第50页 |
3.2.2 固定床反应部分 | 第50-51页 |
3.2.3 气体分析部分 | 第51页 |
3.2.4 试验流程 | 第51-52页 |
3.3 不同实验工况对吸附剂脱氯特性的影响 | 第52-57页 |
3.3.1 反应温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2 气体流速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4页 |
3.3.3 HCl初始浓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4 吸附剂粒径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5 反应气氛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 Ca-Mg-Al类水滑石吸附剂配制对HCl脱除的影响 | 第57-59页 |
3.4.1 Ca/Mg摩尔比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2 合成溶液pH值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3 老化温度对HCl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59页 |
3.5 类水滑石与常规吸附剂脱氯性能比较 | 第59-62页 |
3.5.1 温度影响 | 第60-61页 |
3.5.2 HCl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类水滑石吸附特征模型及机理研究 | 第65-81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HCl在类水滑石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 | 第65-75页 |
4.2.1 HCl在吸附剂上的表观吸附动力学 | 第65-70页 |
4.2.2 HCl脱除本征动力学实验研究 | 第70-75页 |
4.3 HCl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 | 第75-77页 |
4.3.1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75-76页 |
4.3.2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76-77页 |
4.5 HCl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力学 | 第77-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五章 错流移动床中气固流动与温度变化的研究 | 第81-99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82-85页 |
5.2.1 实验装置 | 第82-84页 |
5.2.2 实验物料 | 第84-85页 |
5.2.3 实验步骤 | 第85页 |
5.3 传热模型 | 第85-88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8-95页 |
5.4.1 当移动床为空床时,不同气体流量对床内各点温度的影响 | 第88页 |
5.4.2 当床中满料静止时,不同气体流量对床内各点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88-91页 |
5.4.3 传热参数的求定 | 第91-95页 |
5.5 传质系数求定 | 第95-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六章 基于双流体模型错、流移动床中高温脱氯数值模拟研究 | 第99-123页 |
6.1 引言 | 第99-100页 |
6.2 数学模型 | 第100-111页 |
6.2.1 模拟对象及初始条件 | 第100-103页 |
6.2.2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3-109页 |
6.2.3 化学反应模型 | 第109-111页 |
6.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9页 |
6.3.1 气固曳力 | 第111-112页 |
6.3.2 摩擦应力 | 第112页 |
6.3.3 碰撞恢复系数 | 第112-113页 |
6.3.4 内构件对卸料速度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6.3.5 试验验证 | 第115-116页 |
6.3.6 内构件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6.3.7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17页 |
6.3.8 气速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3.9 不同固体表观下料速度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23-124页 |
7.2 创新之处 | 第124-125页 |
7.3 论文不足之处及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 | 第125-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6-128页 |
资助文/基金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