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 第9页 |
·经济边缘化地区与社会总体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 | 第9页 |
·经济边缘区域扶贫开发中政府处于主导力量 | 第9-10页 |
·不同的政府政策选择造成边缘区域反贫困的差异效果 | 第10-11页 |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经济边缘区域政府扶贫开发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经济边缘区域的形成与特点 | 第16-17页 |
·经济边缘区域的形成 | 第16页 |
·经济边缘区域的特点 | 第16-17页 |
·政府在经济边缘区域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 第17页 |
·区域扶贫开发的主导生产要素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经济边缘区域政府扶贫开发中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 | 第19-23页 |
·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 第19-20页 |
·农业立地要素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农产品在不同区域的差异 | 第19页 |
·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区域化规律 | 第19页 |
·产品区域集中是实现农业区域分工和商品化的本质标志 | 第19-20页 |
·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政府扶持特色产业的原则 | 第21页 |
·调整农产品结构,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 | 第21页 |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优势区域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 | 第21页 |
·加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国家投资力度 | 第21页 |
·突出优势改革涉农资金的使用方式 | 第21-22页 |
·促进特色资源资本化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咸阳旱腰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23-28页 |
·干旱灾害频繁发生 | 第23页 |
·贫困导致人口素质低下 | 第23-24页 |
·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未能突出优势获得比较有利的地位 | 第24页 |
·农业生产优势背离问题突出 | 第24-26页 |
·农业生产报酬递减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咸阳旱腰带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模式探讨 | 第28-41页 |
·背景分析 | 第28-29页 |
·开发思路创新 | 第29-30页 |
·扶贫开发目标 | 第30页 |
·开发途径 | 第30-31页 |
·扶贫开发运作方式 | 第31-32页 |
·政府行为的范围界定 | 第32-33页 |
·宏观规划 | 第32页 |
·提供公共物品 | 第32-33页 |
·制订产业发展及保障政策 | 第33页 |
·实施保障 | 第33页 |
·生态补偿 | 第33页 |
·政府行为方式 | 第33-37页 |
·建立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健全政府行为的组织保障 | 第33-34页 |
·制订宏观规划和实施步骤 | 第34-35页 |
·向旱腰带地区投资,提供公共物品,改善基础条件 | 第35页 |
·资金捆绑,资源整合,连片开发 | 第35-36页 |
·支持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 | 第36页 |
·促民休养生息 | 第36-37页 |
·扶贫开发效果 | 第37-41页 |
·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现代化商品化程度提高 | 第37-38页 |
·观念更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 | 第38-39页 |
·促进了生产资料商品性流动 | 第39-40页 |
·赢得了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广泛参与 | 第40页 |
·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经济边缘区域政府扶贫开发保障政策 | 第41-43页 |
·充分尊重农户经营方式 | 第41页 |
·保护农户财产及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 第41页 |
·提供优势产业商品生产的基本技术服务 | 第41页 |
·支持建立代表农户利益介入商品市场的合作经济组织 | 第41-42页 |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 第42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42页 |
·肯定研究和引导农民的首创 | 第42-4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3页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