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主要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主要研究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 第18-27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含 | 第18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19页 |
·协作性原则 | 第19页 |
·激励性原则 | 第19-20页 |
·竞争性原则 | 第20页 |
·区域创新体系创中主体的行为与功能 | 第20-22页 |
·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 | 第20-21页 |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 | 第21页 |
·科技中介机构是创新体系中的纽带 | 第21-22页 |
·政府是区域创新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 第22页 |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机制创新 | 第22-24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创新 | 第22-23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创新 | 第23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能力创新 | 第23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市场创新 | 第23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创新 | 第23-24页 |
·区域创新与西安核心竞争力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基础 | 第27-33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27-30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框架与任务 | 第33-44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33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区域整体规划建设的原则 | 第33页 |
·普遍规律和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效率优先和服务为本的原则 | 第34页 |
·统筹规划和分类、分步实施的原则 | 第34页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34-35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35-36页 |
·围绕一个目标 | 第35页 |
·激活一个主体 | 第35页 |
·突出两条主线 | 第35页 |
·构筑三个平台 | 第35-36页 |
·建设四大体系 | 第36页 |
·实现五流畅通 | 第36页 |
·做强六大产业 | 第36页 |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 第36-44页 |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 第36-37页 |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势,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 | 第37-38页 |
·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创业服务平台 | 第38-39页 |
·加快开发区“二次创业”,建设一流的产业发展基地 | 第39-40页 |
·注入创新活力,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 第40页 |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加速发展现代化城郊型农业 | 第40-41页 |
·激活国防工业的创新资源,形成军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体系 | 第41-42页 |
·加强中介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第42页 |
·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构筑西部创新创业高地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推进西安创新体系建设的措施 | 第44-48页 |
·明确政府定位,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第44-45页 |
·加强组织领导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 第44页 |
·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计划体系 | 第44页 |
·建立稳定增长、有保障的政府财政投入供给机制和管理机制 | 第44-45页 |
·努力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 第45页 |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 第45-46页 |
·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各种机制 | 第45页 |
·整合陕西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西安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 第45-46页 |
·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补贴政策 | 第46页 |
·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业环境 | 第46-48页 |
·开展培育创新文化讨论 | 第46页 |
·完善知识产权、期权等法规和制度 | 第46页 |
·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