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2.1.1 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 | 第10-13页 |
2.1.2 股权激励有效性标准研究 | 第13页 |
2.1.3 股权激励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2.2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页 |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3.1.3 激励理论 | 第16页 |
3.2 股权激励 | 第16-18页 |
3.2.1 股权激励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3.2.2 股权激励基本模式 | 第17-18页 |
3.3 股权激励有效性衡量标准 | 第18-19页 |
3.3.1 衡量标准 | 第18页 |
3.3.2 有效性衡量标准的选择 | 第18-19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19-44页 |
4.1 案例公司背景 | 第19-20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19页 |
4.1.2 伊利公司控制权结构 | 第19-20页 |
4.2 伊利股权激励回顾 | 第20-24页 |
4.2.1 行权价格与行权安排 | 第20-22页 |
4.2.2 行权条件 | 第22页 |
4.2.3 对比案例简介 | 第22-23页 |
4.2.4 激励方案对比 | 第23-24页 |
4.3 股权激励有效性分析 | 第24-41页 |
4.3.1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第24-36页 |
4.3.2 非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第36-41页 |
4.4 股权激励方案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4.4.1 激励对象比较 | 第41-42页 |
4.4.2 行权条件比较 | 第42页 |
4.4.3 激励模式的比较 | 第42-43页 |
4.4.4 激励时期比较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