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大家投”股权众筹平台介绍 | 第15-24页 |
2.1 股权众筹概述 | 第15-19页 |
2.1.1 股权众筹分类 | 第15页 |
2.1.2 股权众筹特点 | 第15-16页 |
2.1.3 股权众筹运作流程 | 第16-17页 |
2.1.4 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2.2 “大家投”股权众筹平台介绍 | 第19-22页 |
2.2.1 平台历史 | 第19-20页 |
2.2.2 “大家投”平台众筹业务流程 | 第20-22页 |
2.3 “大家投”业务特点 | 第22-24页 |
2.3.1 标准化的商业计划书 | 第22页 |
2.3.2 “投付宝”第三方资金托管 | 第22页 |
2.3.3 “荷兰式询价”估值制度 | 第22-24页 |
3 “大家投”平台投资者风险分析 | 第24-37页 |
3.1 投融资活动中的固有风险 | 第24-28页 |
3.1.1 公司运营风险 | 第24-25页 |
3.1.2 小股东利益难以保障 | 第25-26页 |
3.1.3 投资者退出机制不畅 | 第26-28页 |
3.2 “大家投”平台众筹模式自有风险 | 第28-32页 |
3.2.1 “荷兰式询价”估值模式风险 | 第28-29页 |
3.2.2 尽职调查体系不完善 | 第29-31页 |
3.2.3 投后管理不到位 | 第31-32页 |
3.3 “领投+跟投”操作模式固有风险 | 第32-37页 |
3.3.1 “领投人”道德风险 | 第32-33页 |
3.3.2 “领投+跟投”引发“羊群效应”的风险 | 第33-35页 |
3.3.3 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模式悖论 | 第35-37页 |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家投”平台投资者风险评估 | 第37-43页 |
4.1 风险评估指标选择 | 第37页 |
4.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7-39页 |
4.3 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 | 第39-40页 |
4.4 多级模糊评价 | 第40-41页 |
4.5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5 降低“大家投”股权众筹平台投资者风险的建议 | 第43-48页 |
5.1 投资者层面 | 第43页 |
5.1.1 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投资观念,增强金融知识储备 | 第43页 |
5.1.2 投资者应合理分配资产,建立投资组合 | 第43页 |
5.2 “大家投”平台层面 | 第43-45页 |
5.2.1 平台应与金融机构对接 | 第43-44页 |
5.2.2 平台应推进股权众筹线上线下结合 | 第44页 |
5.2.3 平台应与上下游机构合作 | 第44页 |
5.2.4 平台应完善尽职调查制度 | 第44-45页 |
5.3 国家层面 | 第45-48页 |
5.3.1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45-46页 |
5.3.2 完善互联网征信体系,打通信用数据接口 | 第46页 |
5.3.3 完善股权众筹退出渠道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