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学案式教学概述 | 第13-14页 |
2.1.1 学案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学案式教学 | 第13-14页 |
2.1.3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 | 第14页 |
2.2 学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构建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6-17页 |
2.2.4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7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的实施 | 第20-32页 |
3.1 “三六导学模式”生物学案的编写原则 | 第20-21页 |
3.1.1 科学性原则 | 第20页 |
3.1.2 课时化原则 | 第20页 |
3.1.3 层次性原则 | 第20页 |
3.1.4 主体性原则 | 第20-21页 |
3.1.5 启发性原则 | 第21页 |
3.2 “三六导学模式”生物学案的组成成分 | 第21-25页 |
3.3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流程及要求 | 第25-28页 |
3.3.1 “三三六一”高效教学模式 | 第25页 |
3.3.2 教学环节操作流程 | 第25-28页 |
3.4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 第28-30页 |
3.5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 第30-32页 |
3.5.1 精心设计学案 | 第30页 |
3.5.2 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 第30页 |
3.5.3 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 第30页 |
3.5.4 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 | 第30-31页 |
3.5.5 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的应用 | 第32-46页 |
4.1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二新授课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4.1.1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二新授课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4.1.2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二新授课的应用实例 | 第32-36页 |
4.2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 | 第36-41页 |
4.2.1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区别 | 第36页 |
4.2.2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页 |
4.2.3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实例 | 第36-41页 |
4.3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访谈调查 | 第41-44页 |
4.4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反思 | 第46-48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46-48页 |
5.2.1 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 第46页 |
5.2.2 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 | 第46-47页 |
5.2.3 因材施教,层次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 第47页 |
5.2.4 三六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不能流于形式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