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的发展现状 | 第20-27页 |
2.1 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的进展 | 第20-21页 |
2.1.1 农村中小学途径成为了传播的重要阵地 | 第20页 |
2.1.2 党政引领途径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 第20-21页 |
2.1.3 新媒体途径拓展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 第21页 |
2.2 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2.2.1 传播途径不够通畅 | 第22页 |
2.2.2 传播方式比较生硬 | 第22-23页 |
2.2.3 传播途径保障力度不够 | 第23-24页 |
2.3 传播途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4-27页 |
2.3.1 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 第24-25页 |
2.3.2 队伍结构不优及状态不佳 | 第25-26页 |
2.3.3 没有充分利用好民间途径及新媒体途径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播途径 | 第27-45页 |
3.1 充分利用党委和政府的传播途径 | 第27-35页 |
3.1.1 做好传播途径的顶层设计 | 第27-32页 |
3.1.2 加强传播的队伍建设 | 第32-33页 |
3.1.3 加强传播的阵地建设 | 第33-35页 |
3.2 广泛利用民间的传播途径 | 第35-38页 |
3.2.1 着力培育农村民间团体传播途径 | 第35-37页 |
3.2.2 大力拓展农村民俗传播途径 | 第37-38页 |
3.2.3 全力利用村规民约传播途径 | 第38页 |
3.3 努力利用村民大众的传播途径 | 第38-41页 |
3.3.1 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 第39页 |
3.3.2 善于运用个别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 第39-40页 |
3.3.3 广泛发挥村民的自我传播作用 | 第40-41页 |
3.4 全面利用媒体的传播途径 | 第41-45页 |
3.4.1 利用“四位一体”的传播途径 | 第41-42页 |
3.4.2 利用现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 第42-43页 |
3.4.3 探索未来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保障 | 第45-57页 |
4.1 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的组织领导 | 第45-47页 |
4.1.1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 第45页 |
4.1.2 培养专业的传播人才 | 第45-46页 |
4.1.3 构建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考核体系 | 第46-47页 |
4.2 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的财力支持 | 第47-51页 |
4.2.1 加大对更新传播方式的投入 | 第47-48页 |
4.2.2 加大对拓展传播渠道的投入 | 第48页 |
4.2.3 加大对基层传播人员待遇的投入 | 第48-51页 |
4.3 营造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良好环境 | 第51-57页 |
4.3.1 促进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 | 第51-53页 |
4.3.2 肃清农村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3 抵制西方不良价值观念的渗透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 第64-65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