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页
        1.2.3 论文框架第14-16页
2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6-25页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2.1.1 国外文献综述第16-17页
        2.1.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8页
    2.2 信贷风险概述第18-19页
        2.2.1 信贷风险概念第18-19页
        2.2.2 信贷风险分类第19页
    2.3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及内容第19-21页
        2.3.1 信货风险管理方法第19-20页
        2.3.2 信贷风险管理内容第20-21页
    2.4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1-25页
        2.4.1 风险转移理论第21-23页
        2.4.2 委托代理理论第23页
        2.4.3 资产负债理论第23-24页
        2.4.4 信贷配给理论第24-25页
3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第25-48页
    3.1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简介第25-27页
    3.2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第27-36页
        3.2.1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现有贷款种类及贷款分类准则第27-32页
        3.2.2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现在信贷风险管理内容第32-35页
        3.2.3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现有规模第35-36页
    3.3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比较分析第36-40页
        3.3.1 农村商业银行与之同行业间的分析及对比第36-38页
        3.3.2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与同行业间的对比及分析第38-39页
        3.3.3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结构分析第39-40页
    3.4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40-47页
        3.4.1 信贷风险管理不独立第40-41页
        3.4.2 信贷风险管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第41-45页
        3.4.3 贷款行业集中度过高第45-46页
        3.4.4 风险预警机制落后第46页
        3.4.5 信贷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第46-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4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第48-55页
    4.1 历史遗留问题及体质制约发展第48-49页
    4.2 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第49-52页
    4.3 信贷投放行业分析不足第52-53页
    4.4 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第53页
    4.5 信贷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第53-54页
    4.6 小结第54-55页
5 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第55-70页
    5.1 完善神木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第55-57页
        5.1.1 完善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制度第55-56页
        5.1.2 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制约作用第56页
        5.1.3 建立健全信贷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第56-57页
    5.2 加强建设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信贷操作规程第57-60页
        5.2.1 立足“五个加强”强化信贷基础管理第58-59页
        5.2.2 健全“五个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第59-60页
    5.3 做好行业分析,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第60-64页
        5.3.1 分析行业的研究对象第60页
        5.3.2 分析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第60-61页
        5.3.3 分析行业的具体指标第61-63页
        5.3.4 把握行业规律规避信贷风险第63-64页
    5.4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第64-68页
        5.4.1 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办法第64-66页
        5.4.2 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信贷风险预警数据库第66-67页
        5.4.3 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能够真实反映风险的指标体系第67-68页
    5.5 加强信贷合规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第68-69页
    5.6 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科技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XX新城开发有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