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鲚属鱼类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1.1 刀鲚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长江刀鲚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长江流域水文情况 | 第15-16页 |
1.2.2 长江江苏江段水生生物的调查 | 第16页 |
1.2.3 长江江苏江段刀鲚的分布及资源量 | 第16-18页 |
2 耳石微结构和微化学 | 第18-20页 |
2.1 耳石微结构 | 第18-19页 |
2.2 耳石微化学 | 第19-20页 |
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目的和意义 | 第20-24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3.2 本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3 论文意义和目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长江刀鲚矢耳石微结构研究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1.2 耳石处理及测量 | 第25-27页 |
1.2.1 耳石前处理 | 第25页 |
1.2.2 耳石形态测量框架 | 第25-27页 |
2 结果 | 第27-30页 |
2.1 长江江苏江段刀鲚和短颌鲚耳石形态总体特征 | 第27页 |
2.2 江苏靖江江段刀鲚和短颌鲚耳石形态框架分析结果差异 | 第27-28页 |
2.3 江苏不同江段耳石形态框架分析结果差异 | 第28-30页 |
2.4 江苏不同江段刀鲚和短颌鲚耳石形态聚类分析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3.1 长江靖江江段刀鲚和短颌鲚的耳石特征 | 第30-31页 |
3.2 长江江苏江段刀鲚群体的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南通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特征 | 第34-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1.1 研究材料 | 第34-3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39页 |
2.1 刀鲚耳石样品定量线分析 | 第36-38页 |
2.2 Sr含量的面分析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常熟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特征 | 第42-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材料 | 第42-43页 |
1.2 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 | 第44-49页 |
2.1 定量线分析 | 第44-47页 |
2.2 Sr含量的面分析 | 第47-48页 |
2.3 Sr淡水系数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靖江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特征 | 第52-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1.1 样品采集 | 第52-53页 |
1.2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 | 第54-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南京江段刀鲚耳石的微化学特征 | 第62-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1.1 研究材料 | 第62-6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68页 |
2.1 耳石定量线分析 | 第64-67页 |
2.1.1 2009年刀鲚的耳石 | 第64页 |
2.1.2 2014年刀鲚的耳石 | 第64-67页 |
2.2 耳石Sr含量的面分析 | 第67页 |
2.3 淡水系数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全文结论 | 第72-73页 |
全文创新点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