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外生菌根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14页 |
·外生菌根促进植物生长 | 第12-13页 |
·外生菌根提高植物抗逆性 | 第13-14页 |
·漆酶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苯酚污染及苯酚生物降解 | 第17-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外生菌根真菌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20-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菌种 | 第21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产酶漆酶菌种的筛选 | 第21页 |
·漆酶点试试验 | 第21-22页 |
·漆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愈创木酚对ECMF 生长的影响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产漆酶菌种的筛选 | 第22页 |
·漆酶活性强弱的测定(漆酶点试试验) | 第22-23页 |
·漆酶活性大小的测定 | 第23-24页 |
·愈创木酚对ECMF 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灰鹅膏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26-33页 |
·材料 | 第26页 |
·供试菌种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不同培养基对AV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温度对AV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7页 |
·C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N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C/N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pH 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金属离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培养基对AV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7-28页 |
·温度对AV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8页 |
·C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N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C/N 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pH 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金属离子对AV 产漆酶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灰鹅膏菌漆酶的温度和pH 酶学特性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页 |
·菌种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温度对AV 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温度对AV 漆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pH 对AV 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pH 对AV 漆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温度对AV 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页 |
·AV 漆酶的热稳定性 | 第34-35页 |
·pH 对AV 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pH 对AV 漆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灰鹅膏菌及其漆酶对苯酚的氧化作用 | 第37-44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菌种与漆酶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培养基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AV 对苯酚的耐受性 | 第38页 |
·液体培养下AV 对苯酚的氧化作用 | 第38-39页 |
·AV 漆酶粗酶液对苯酚的氧化作用 | 第39页 |
·漆酶活性测定 | 第39页 |
·苯酚的测定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AV 对苯酚的耐受性 | 第39-40页 |
·液体培养下AV 产漆酶及对苯酚的氧化作用 | 第40-41页 |
·漆酶粗酶液对苯酚的氧化作用及苯酚对其活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六章 苯酚胁迫下灰鹅膏菌对油松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44-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材料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菌根侵染和苗木生长状况测定 | 第46页 |
·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苯酚胁迫下AV 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苯酚胁迫下AV 对油松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苯酚胁迫下AV 对油松根部酶活的影响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菌根侵染率和苗木生长状况测定 | 第51页 |
·苯酚胁迫下AV 对油松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苯酚胁迫下AV 对油松幼苗根部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产酶漆酶菌种的筛选 | 第53页 |
·培养条件对灰鹅膏菌产漆酶的影响 | 第53页 |
·灰鹅膏菌漆酶的温度和pH 酶学特性 | 第53页 |
·灰鹅膏菌及其漆酶对苯酚的氧化作用 | 第53页 |
·苯酚胁迫下灰鹅膏菌对油松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53页 |
·创新与特色 | 第53-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