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静电产生与危害 | 第11-12页 |
1.1.1 服装穿着过程静电产生的原因 | 第11页 |
1.1.2 静电带来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抗静电纺织品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表面处理法 | 第12页 |
1.2.2 物理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导电纤维的嵌织和混纺 | 第13-14页 |
1.2.4 化学改性法 | 第14页 |
1.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 | 第14-16页 |
1.3.1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聚苯胺抗静电机理及应用 | 第15-16页 |
1.3.3 聚苯胺在抗静电纺织品中的使用 | 第16页 |
1.4 等离子体预处理 | 第16-17页 |
1.4.1 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 | 第17页 |
1.4.2 等离子体的作用特点 | 第17页 |
1.4.3 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21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5.3 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聚苯胺的合成工艺与性能 | 第21-39页 |
2.1 聚苯胺的聚合原理和过程 | 第21-22页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聚苯胺合成工序与流程 | 第23-25页 |
2.3.1 掺杂态聚苯胺的合成步骤 | 第23-24页 |
2.3.2 合成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4 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电导率和产率的影响 | 第25-30页 |
2.4.1 氧化剂的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掺杂酸的种类对电导率和产率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2.4.3 聚合反应的时间对电导率和产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4 反应的体系温度对聚苯胺导电性和产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5 极差分析 | 第29-30页 |
2.5 聚苯胺产品测试 | 第30-32页 |
2.5.1 电导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2.5.2 聚合物产率的计算 | 第31-32页 |
2.5.3 溶解性能的测定 | 第32页 |
2.5.4 微观结构的分析 | 第32页 |
2.5.5 红外光谱的检测 | 第32页 |
2.5.6 TG热重分析 | 第32页 |
2.6 聚苯胺性能分析 | 第32-37页 |
2.6.1 溶解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2.6.2 扫描电镜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2.6.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2.6.4 TG热重分析 | 第35-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等离子体预处理 | 第39-47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3.1.1 织物规格 | 第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与测试 | 第39-41页 |
3.2.1 织物的等离子体处理 | 第40页 |
3.2.2 抗静电织物的表征方法以及测试 | 第40-41页 |
3.2.3 扫描电镜 | 第41页 |
3.3 处理工艺研究 | 第41-44页 |
3.3.1 处理功率对织物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2 处理时间对织物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处理压强对织物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3.3.4 正交试验分析 | 第43-44页 |
3.4 织物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3.4.1 预处理前后织物的导电性能对比 | 第44页 |
3.4.2 处理前后织物的扫描电镜图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原位聚合整理工艺 | 第47-57页 |
4.1 实验处理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4.1.1 整理工艺及流程 | 第47-48页 |
4.1.2 聚苯胺抗静电织物的整理流程图 | 第48页 |
4.2 整理工艺探究 | 第48-52页 |
4.2.1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织物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苯胺浓度对织物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4.2.3 有机/无机混合掺杂酸的比例对织物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4 掺杂次数对织物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5 反应浴比对织物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抗静电织物的导电稳定性能 | 第52-56页 |
4.3.1 织物导电稳定性测试 | 第52-53页 |
4.3.2 织物的导电时间稳定性 | 第53页 |
4.3.3 织物的导电耐水洗性 | 第53-54页 |
4.3.4 织物的导电热稳定性 | 第54-55页 |
4.3.5 织物的导电耐磨性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抗静电织物的综合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7-67页 |
5.1 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57-58页 |
5.1.1 抗静电织物的重量、厚度及透气性 | 第57页 |
5.1.2 抗静电织物拉伸性能 | 第57页 |
5.1.3 抗静电织物的悬垂性和折皱回复性 | 第57-58页 |
5.1.4 织物的回潮率与接触角 | 第58页 |
5.1.5 扫描电镜 | 第58页 |
5.1.6 织物的TG热重分析 | 第58页 |
5.1.7 织物的K/S值 | 第58页 |
5.2 织物的重量、厚度以及透气性 | 第58-60页 |
5.3 织物拉伸性能 | 第60-61页 |
5.4 织物的悬垂性和折皱弹性 | 第61-63页 |
5.5 织物的回潮率以及接触角 | 第63页 |
5.6 扫描电镜微观分析 | 第63-64页 |
5.7 织物的TG热重分析 | 第64-65页 |
5.8 织物的K/S值变化情况 | 第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语 | 第67-6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A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