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4-23页 |
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14-15页 |
2.2 主要的技术内容及基础原理 | 第15-18页 |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23页 |
2.3.1 边界路由下行无线通信方案选择 | 第19页 |
2.3.2 边界路由上行方案选择 | 第19-20页 |
2.3.3 边界路由主控方案选择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系统主要模块说明 | 第23-35页 |
3.1 上行通信部分 | 第23-26页 |
3.1.1 简介 | 第23-24页 |
3.1.2 功能特点 | 第24-25页 |
3.1.3 MPU板子接口说明 | 第25页 |
3.1.4 软件支持 | 第25-26页 |
3.2 下行通信部分 | 第26-35页 |
3.2.1 简介 | 第26页 |
3.2.2 资源介绍 | 第26-27页 |
3.2.3 Thread特点 | 第27页 |
3.2.4 IEEE802.15.4说明 | 第27页 |
3.2.5 6LoWPAN介绍 | 第27-28页 |
3.2.6 网络路由 | 第28页 |
3.2.7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第28页 |
3.2.8 应用层 | 第28-29页 |
3.2.9 thread网络结构 | 第29页 |
3.2.10 thread边界路由(Board Router) | 第29-30页 |
3.2.11 Thread可变路由器(REED,Router Eligible End Device) | 第30-31页 |
3.2.12 thread终端节点(End Device) | 第31-32页 |
3.2.13 系统通信模型 | 第32-33页 |
3.2.14 可以对设备进行直接寻址 | 第33页 |
3.2.15 灵活的网络 | 第33页 |
3.2.16 节点失效 | 第33页 |
3.2.17 低功耗终端节点 | 第33页 |
3.2.18 接入许可和安全机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5-39页 |
4.1 MPU最小系统 | 第35-36页 |
4.2 以太网部分 | 第36页 |
4.3 串口部分 | 第36-37页 |
4.4 THRAD模块 | 第37-38页 |
4.5 整体硬件系统框图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软件设计 | 第39-42页 |
5.1 软件概述 | 第39页 |
5.2 软件流程图 | 第39-42页 |
5.2.1 边界路由部分 | 第39-41页 |
5.2.2 整体系统流程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 第42-48页 |
6.1 测试工具 | 第42页 |
6.2 测试方案 | 第42-46页 |
6.2.1 硬件测试 | 第42-43页 |
6.2.2 软件测试 | 第43-44页 |
6.2.3 功能测试方案 | 第44-46页 |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9页 |
附录一 超级终端使用方法 | 第53-57页 |
附录二: LINUX常用命令 | 第57-59页 |
附录三: UBOOT编译 | 第59-61页 |
附录四: KERNEL编译 | 第6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