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网络交往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南昌市五所高校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前言第9-11页
    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1.1 交往的重要性第9页
        1.1.2 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2.1 研究现状第11-13页
        2.1.1 网络交往研究现状第11-12页
        2.1.2 大学网络交往研究现状第12-13页
        2.1.3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现状第13页
    2.2 相关概念第13-16页
        2.2.1 人际交往第13-14页
        2.2.2 网络交往第14页
        2.2.3 网络交往的特点第14-15页
        2.2.4 人际交往能力第15-16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6-18页
    3.1 研究对象第16页
    3.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6-18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16页
        3.2.2 访谈法第16页
        3.2.3 问卷调查法第16-17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17页
        3.2.5 创新之处第17-1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8-47页
    4.1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平台使用情况第18-24页
        4.1.1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龄分析第18-19页
        4.1.2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平台选择情况分析第19-21页
        4.1.3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分析第21-22页
        4.1.4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频率情况第22-24页
    4.2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与分析第24-41页
        4.2.1 网龄、网络平台的选择与交谈能力的关系第25-29页
        4.2.2 网龄、网络平台的选择与交际交友能力的关系第29-33页
        4.2.3 网龄、网络平台的选择与待人接物能力的关系第33-36页
        4.2.4 网龄、网络平台的选择以及与异性交往能力的关系第36-41页
    4.3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试与分析第41-47页
        4.3.1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试结果第41-42页
        4.3.2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网龄的关系第42-43页
        4.3.3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网络交往平台选择的关系第43-44页
        4.3.4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网络交往频率的关系第44-47页
5 结语第47-48页
    5.1 结论第47页
    5.2 建议第47-48页
6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网络建设研究
下一篇:清代江西书院道德思想研究--基于书院记文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