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 灌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1.2.1 概述 | 第11页 |
1.2.2 灌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灌浆材料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2章 工程概况与地质环境条件 | 第18-3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0-22页 |
2.3 地层岩性特征 | 第22-24页 |
2.4 地质构造 | 第24-29页 |
2.4.1 黔中隆起及区域内复杂褶皱特征 | 第24-26页 |
2.4.2 区域地质构造特点 | 第26-27页 |
2.4.3 岩体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2页 |
2.5.1 地表水及地下水 | 第30-31页 |
2.5.2 含水层组及导水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2.6 场区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分析 | 第32-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断层破碎带防渗灌浆的可行性研究 | 第37-47页 |
3.1 灌浆渗流机理 | 第37-42页 |
3.1.1 牛顿流体的灌浆理论 | 第37-38页 |
3.1.2 宾汉流体的灌浆理论 | 第38-40页 |
3.1.3 浆液在岩体裂隙中的流动机理 | 第40-42页 |
3.2 影响灌浆效果因素 | 第42-47页 |
3.2.1 灌浆材料性质对破碎岩体防渗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岩体性质对破碎岩体防渗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灌浆施工工艺对破碎岩体防渗堵水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4 灌浆设计参数对破碎岩体防渗灌浆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4章 灌浆材料选取及物理模拟试验 | 第47-76页 |
4.1 纯水泥浆基本特性 | 第47页 |
4.2 水泥黏土+XYJ-2 聚羧酸性高性能减水剂基本特性 | 第47-48页 |
4.2.1 水泥黏土浆液 | 第47-48页 |
4.2.2 聚羧酸减水剂 | 第48页 |
4.3 水泥+SJP-1 型粘度时变材料基本特性 | 第48-50页 |
4.3.1 SJP-1 型粘度时变材介绍 | 第48页 |
4.3.2 SJP-1 粘度时变材水化机理 | 第48-50页 |
4.4 浆材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 第50-64页 |
4.4.1 测试方法 | 第50-52页 |
4.4.2 纯水泥浆基本性能 | 第52-55页 |
4.4.3 水泥黏土+XYJ-2 聚羧酸性减水剂基本性能正交试验 | 第55-61页 |
4.4.4 水泥+SJP-1 型粘度时变材料基本性能 | 第61-64页 |
4.5 浆液扩散物理模拟试验 | 第64-74页 |
4.5.1 试验装置介绍 | 第64-65页 |
4.5.2 试验工作原理 | 第65页 |
4.5.3 灌浆方案设计 | 第65-67页 |
4.5.4 试验参数设计以及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4.5.5 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68-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断层破碎带防渗处理工程应用 | 第76-94页 |
5.1 防渗灌浆试验区选取 | 第76-78页 |
5.2 灌浆设备介绍 | 第78-80页 |
5.3 灌浆实验方案与试验步骤 | 第80-87页 |
5.3.1 场区原地层渗透性测试 | 第80-81页 |
5.3.2 试验孔布置 | 第81-85页 |
5.3.3 灌浆材料选取 | 第85-86页 |
5.3.4 灌浆方法及灌浆压力控制 | 第86-87页 |
5.4 渗透性检测结果及灌浆效果分析 | 第87-91页 |
5.4.1 原始地层压水试验步骤及地层渗透结果 | 第87-89页 |
5.4.2 检测孔压水试验与灌浆防渗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5.5 不同浆材灌浆效果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第91-93页 |
5.5.1 试验区灌浆主要参数及灌浆效果 | 第91页 |
5.5.2 浆材消耗量分析 | 第91-92页 |
5.5.3 施工消耗时间分析 | 第92-9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