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步骤及技术路线 | 第14-19页 |
1.3.1 构想与思路、研究步骤、关键问题及预期目标 | 第14-17页 |
1.3.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方案及可行性 | 第17-19页 |
第2章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配套和结构体系 | 第19-25页 |
2.1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配套 | 第19-21页 |
2.1.1 墙体材料 | 第19-20页 |
2.1.2 楼板体系 | 第20-21页 |
2.2 多层钢结构住宅抗震结构体系 | 第21-24页 |
2.2.1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基本功能 | 第21-22页 |
2.2.2 纯钢框架结构 | 第22-23页 |
2.2.3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 第23-24页 |
2.2.4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筒)结构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关于钢结构抗震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5-39页 |
3.1 抗震设计基本方法 | 第25-34页 |
3.1.1 底部剪力法 | 第26-27页 |
3.1.2 反应谱法 | 第27-29页 |
3.1.3 时程分析法 | 第29-33页 |
3.1.4 各方法的应用范围 | 第33-34页 |
3.2 国内抗震设计的思想 | 第34页 |
3.3 Pushover分析以及其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34-38页 |
3.3.1 Pushover的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4-37页 |
3.3.2 SAP2000中Pushover的分析步骤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多层钢框架住宅抗震性能分析 | 第39-59页 |
4.1 建立模型 | 第39-44页 |
4.2 结构模型计算与分析 | 第44-57页 |
4.2.1 模态分析及结果 | 第44-45页 |
4.2.2 反应谱分析、参数设置及结果 | 第45-50页 |
4.2.3 Pushover分析及结果 | 第50-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钢结构住宅与混凝土结构住宅性能与经济性比较 | 第59-67页 |
5.1 混凝土结构方案 | 第59-60页 |
5.2 钢结构方案与混凝土体系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 | 第60-62页 |
5.2.1 自振周期对比 | 第60-61页 |
5.2.2 结构侧移对比 | 第61页 |
5.2.3 刚度、剪重比、轴压比对比 | 第61-62页 |
5.3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经济性对比 | 第62-65页 |
5.3.1 基础部分的分析对比 | 第62-63页 |
5.3.2 上部主体结构造价比较 | 第63-64页 |
5.3.3 两种结构体系施工速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4 两种结构住宅建筑内在价值的比较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