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射吸式压裂液混配系统总体设计及主要设备选配 | 第12-22页 |
2.1 射吸式压裂液混配系统工艺流程 | 第12页 |
2.2 射吸式压裂液混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2-14页 |
2.2.1 射吸式压裂液混配系统总体结构及布局 | 第12-14页 |
2.2.2 射吸式压裂液混配系统动力传动方案设计 | 第14页 |
2.3 多级混配装置方案设计 | 第14-17页 |
2.4 螺旋输送器设计和选配 | 第17-19页 |
2.5 其他主要设备的选配 | 第19-21页 |
2.5.1 工作泵的选配 | 第19-20页 |
2.5.2 发动机的选配 | 第20页 |
2.5.3 搅拌设备的选配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混配装置设计理论及计算模型建立 | 第22-37页 |
3.1 混配装置设计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3.1.1 混配装置喷射传质机理 | 第22页 |
3.1.2 混配装置喷射混合机理 | 第22-23页 |
3.2 混配装置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3-25页 |
3.2.1 混配装置基本参数方程 | 第23页 |
3.2.2 混配装置流速系数确定 | 第23-25页 |
3.2.3 混配装置最优参数确定 | 第25页 |
3.3 混配装置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3.4 混配装置流动参数计算模型建立 | 第27-31页 |
3.4.1 单级混配装置流动参数模型 | 第27-29页 |
3.4.2 多级混配装置流动参数模型 | 第29-31页 |
3.5 混配装置吸入及配比计算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5.1 混配装置药品配比流量计算模型 | 第31页 |
3.5.2 混配装置混合理论模型 | 第31-33页 |
3.6 混配装置药品混合扩散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研究 | 第37-59页 |
4.1 混配装置工况参数确定 | 第37-38页 |
4.2 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38-55页 |
4.2.1 第一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38-43页 |
4.2.2 第二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43-44页 |
4.2.3 第三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44-46页 |
4.2.4 第四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46-48页 |
4.2.5 第五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48-50页 |
4.2.6 第六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50-51页 |
4.2.7 第七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及流动参数确定 | 第51-53页 |
4.2.8 第八级混配装置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4.3 混配装置吸入及配比性能参数确定 | 第55-56页 |
4.4 混配装置性能分析计算 | 第56-58页 |
4.4.1 单级混配装置效率计算 | 第56-57页 |
4.4.2 多级混配装置效率计算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混配装置流场三维模拟及优化 | 第59-68页 |
5.1.单级混配装置流场仿真 | 第59-62页 |
5.2 多级混配装置流场仿真 | 第62-66页 |
5.3 多级混配装置结构形式仿真优化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混配装置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第68-72页 |
6.1 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6.1.1 液添装置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68页 |
6.1.2 固添装置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6.2 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69-71页 |
6.2.1 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69-70页 |
6.2.2 混配装置加药量自动控制系统硬件选配 | 第70-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7.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