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一、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二、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的界定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一、价值理论回顾 | 第23-24页 |
二、政务信息资源价值 | 第24-26页 |
三、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表现 | 第26页 |
第三节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界定 | 第26-33页 |
一、凭证性的生成:文件与档案的证据属性 | 第26-28页 |
二、凭证性价值表现: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 第28-29页 |
三、凭证性价值内涵界定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价值测度方法、途径和模型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方法 | 第33-35页 |
一、基于政府绩效的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方法 | 第33-34页 |
二、基于社会公众的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方法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途径 | 第35-36页 |
一、从知识管理角度下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的测度 | 第35页 |
二、从政务信息公开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的测度 | 第35-36页 |
三、从经济学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 | 第36页 |
第三节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模型 | 第36-39页 |
一、情报学视角学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模型 | 第37页 |
二、经济学视角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模型 | 第37-38页 |
三、行政管理学视角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模型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的AHP实证分析 | 第39-61页 |
第一节 AHP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第39-40页 |
一、AHP方法自身的科学性 | 第39页 |
二、AHP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51页 |
一、测度指标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4页 |
三、建立判断矩阵 | 第44-47页 |
四、一致性检验 | 第47-49页 |
五、指标权重确定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北部湾地区与长株潭地区测度实证 | 第51-61页 |
一、地级市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实证 | 第51-54页 |
二、市辖区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实证 | 第54-57页 |
三、市辖县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实证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