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曲艺艺术论文

山西吉县“搬卷”调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关于民间说唱的研究第11-13页
        1.2.2 关于民间宝卷的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田野调查法第15-16页
        1.3.2 文本分析法第16页
        1.3.3 口述史研究法第16-18页
2 山西吉县“搬卷”及其流行区域第18-22页
    2.1 关于“搬卷”的起源第18-19页
        2.1.1“搬卷”的兴起第18-19页
        2.1.2“搬卷”兴起的原因第19页
    2.2“搬卷”流行的区域环境第19-22页
        2.2.1“搬卷”流行区域的地理环境第20页
        2.2.2“搬卷”流行区域的历史渊源第20-22页
3“搬卷”的说唱内容第22-34页
    3.1《金钗宝卷》第22-27页
        3.1.1 手抄本简介第23-24页
        3.1.2《金钗宝卷》卷本分析第24-27页
    3.2 民间说唱艺术——板书第27-34页
        3.2.1 壶口瀑布快板第28-29页
        3.2.2 人祖山快板第29-30页
        3.2.3 快板分析第30-34页
4 山西吉县“搬卷”的说唱特点第34-40页
    4.1 说唱方式的特点第34-36页
        4.1.1 人员组成第34页
        4.1.2 音乐分析第34-35页
        4.1.3 众人“和佛”第35-36页
    4.2“搬卷”的表卷仪式第36页
    4.3“搬卷”的功能第36-40页
        4.3.1 教化功能第36-37页
        4.3.2 娱乐功能第37页
        4.3.3 民俗功能第37-40页
5 吉县“搬卷”的传承研究第40-48页
    5.1 吉县“搬卷”传承人第40-45页
        5.1.1 书香艺人——葛复英第40-42页
        5.1.2 励志艺人——葛五龙第42-43页
        5.1.3 鼓手艺人——张万忠第43-45页
    5.2 传承方式第45-48页
        5.2.1 社会传承第45-46页
        5.2.2 家庭传承第46-48页
6“搬卷”活动的变化与反思第48-56页
    6.1“搬卷”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化第48-50页
        6.1.1 传承人数量的变化第48页
        6.1.2 表演空间的变化第48-49页
        6.1.3 说唱内容的变化第49-50页
    6.2“搬卷”在传承中的反思第50-56页
        6.2.1 面临的困境第50-52页
        6.2.2 解决方法第52-56页
结语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A第64-84页
附录B第84-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新青春电影:叙事主题与审美特征
下一篇: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舞蹈姿态分析与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