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青春电影:叙事主题与审美特征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台湾青春电影的发生与发展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青春电影的由来 | 第12-15页 |
一、琼瑶式文艺爱情电影 | 第12-13页 |
二、乡土与问题学生电影 | 第13-14页 |
三、“新浪潮”的到来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青春电影的新生与发展 | 第15-17页 |
一、台湾电影低迷期中的突出主角——“问题少年” | 第15-16页 |
二、台湾电影复苏的助推剂——新青春电影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文化心理与叙事主题 | 第17-30页 |
第一节 青春成长的多元主题 | 第17-21页 |
一、温暖又含蓄的梦想摇篮 | 第17-18页 |
二、朦胧又真实的爱情迷宫 | 第18-20页 |
三、清新又叛逆的真情校园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家庭世界的质疑与重构 | 第21-24页 |
一、家庭的关键性存在 | 第21-22页 |
二、父亲形象的缺失 | 第22-23页 |
三、新时期的温情形态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主题探索的深入与细化 | 第24-28页 |
一、平凡的个体视角 | 第24-25页 |
二、青春欲望的表达 | 第25-26页 |
三、个人成长与民族成长的对应 | 第26-28页 |
第四节 从“寻根”到自我欣赏的转变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审美特征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写境与造境艺术 | 第30-36页 |
一、温情朴实的“实景”青春 | 第31-32页 |
二、残酷热血的“影像”青春 | 第32-33页 |
三、与主题相契合的象征美学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真、善、美的统一 | 第36-39页 |
一、都市新生活与包容情怀 | 第36-37页 |
二、传统文化的生活化表达 | 第37-38页 |
三、艺术追求与主题的温和统一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个性与感性并存的批判精神 | 第39-43页 |
一、个性意识强烈 | 第39-40页 |
二、感性色彩浓郁 | 第40-41页 |
三、反思与展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附录 2000年后台湾新青春电影一览表 | 第44-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