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0 引言 | 第10-14页 |
1 茅盾文学奖与"主旋律"意识 | 第14-24页 |
·"主旋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语境考源 | 第15-17页 |
·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机制:"主旋律"意识的权威化构成 | 第17-24页 |
·茅盾文学奖的组织体制:"主旋律"意识的整合与收编 | 第18-21页 |
·物质媒介载体:"主旋律"意识生成的保障性手段 | 第21-22页 |
·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在场的题中之义 | 第22-24页 |
2 从显性到隐性: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的变化 | 第24-33页 |
·80 年代:"共名"特征下"主旋律"意识的显性存在 | 第25-27页 |
·90 年代以来:"主旋律"意识在"弱化"中实现另一种强化 | 第27-33页 |
3 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下方法论的规约与调适 | 第33-49页 |
·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主旋律"在场 | 第33-40页 |
·茅盾文学奖"主旋律"小说题材的阐释功能 | 第40-42页 |
·茅盾文学奖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的调适 | 第42-46页 |
·"主旋律"审美与大众文化的通联 | 第46-49页 |
4 结语: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存在的复杂性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