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信贷风险补偿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5页 |
1.3 文章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1.3.1 文章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理论基础研究 | 第17-23页 |
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信息不对称 | 第17-18页 |
2.1.2 经营规模小 | 第18页 |
2.1.3 技术和管理落后 | 第18-19页 |
2.1.4 期限不匹配 | 第19-20页 |
2.2 信贷风险补偿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2.2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2.2.3 风险分担理论 | 第21页 |
2.2.4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可行性分析 | 第23-30页 |
3.1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市场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3.2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法律政策分析 | 第25-27页 |
3.3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自身优势分析 | 第27-30页 |
第4章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模式选择 | 第30-36页 |
4.1 国外模式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4.1.1 美国模式 | 第30-32页 |
4.1.2 日本模式 | 第32-33页 |
4.1.3 德国模式 | 第33-34页 |
4.2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借鉴方面 | 第34-36页 |
第5章 湖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设计 | 第36-52页 |
5.1 参与主体与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5.2 前期准备阶段 | 第37-39页 |
5.2.1 政府部门分工定位 | 第37页 |
5.2.2 各中介机构准入条件 | 第37-38页 |
5.2.3 资金来源 | 第38-39页 |
5.3 损失补偿阶段 | 第39-47页 |
5.3.1 补偿申请 | 第39-45页 |
5.3.2 风险评估及补偿评级 | 第45-46页 |
5.3.3 补偿资金发放 | 第46页 |
5.3.4 逾款追回 | 第46-47页 |
5.3.5 其他措施 | 第47页 |
5.4 配套政策 | 第47-49页 |
5.5 风险控制 | 第49-52页 |
5.5.1 外部风险控制 | 第49-50页 |
5.5.2 内部风险控制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