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与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1. 引言第9-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第9-11页
       ·基本概念第9-10页
       ·研究范围第10-11页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第11-13页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研究现状第11页
       ·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中西方传统园林比较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比较的研究现状第13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3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3-16页
2. 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发展史略第16-33页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理水的产生与发展第16-25页
       ·先秦时期的园林理水——原始崇拜,掘池垒台第16-17页
       ·秦汉时期的园林理水——模拟仙境,一池三山第17-1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理水——象征自然、五岳四海四渎第19-20页
       ·隋唐时期的园林理水——山石结合、层次丰富第20-21页
       ·宋清时期的园林理水——缩移摹写、意境深远第21-25页
     ·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产生与发展第25-32页
       ·古代的园林理水——用于灌溉、兼作游赏第25-26页
       ·中世纪的园林理水——水池居中、喷泉装饰第26-27页
       ·伊斯兰的园林理水——利用水渠、划分空间第27-28页
       ·意大利的园林理水——结合地形、营造动水第28-29页
       ·法国的园林理水——静水为主,动静结合第29-32页
 小结第32-33页
3. 理水思想的比较分析第33-37页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的理水思想第33-35页
       ·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山水相依第33页
       ·讲究含蓄——小中见大,曲折通幽第33-34页
       ·注重意境——寄情于水,心中有境第34-35页
     ·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的理水思想第35-36页
       ·崇尚科学——构图完美,比例和谐第35页
       ·讲究张扬——一览无余,直观声色第35页
       ·注重形式——严谨实用,富有创意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4. 理水手法的比较分析第37-56页
     ·来源去流第37-42页
       ·水源第37-40页
       ·水道第40-41页
       ·水尾第41-42页
     ·整体布局第42-43页
     ·空间组织第43-44页
       ·水体作为一种造园要素在整个园林空间组织中的作用第43-44页
       ·水体本身的空间组织第44页
     ·情趣倾向第44-45页
       ·静态第44页
       ·动态第44-45页
     ·形态类型第45-49页
       ·湖泊与水池第45-46页
       ·河流与运河第46-47页
       ·溪涧与水渠第47页
       ·泉源与喷泉第47-48页
       ·瀑布第48-49页
     ·功能作用第49-50页
       ·实用功能第49-50页
       ·造景功能第50页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第50-51页
     ·水与其它景物的因借第51-55页
       ·建筑第51-52页
       ·山石与雕塑第52-53页
       ·堤桥第53-54页
       ·水生动植物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5. 理水差异性的造成原因第56-60页
     ·自然环境的影响第56-58页
       ·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第56页
       ·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第56-58页
     ·思维方式的影响第58-59页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第58页
       ·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6.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理水的持续发展第60-69页
     ·尊重水的本质特性第60页
     ·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文化精神第60-61页
     ·借鉴西方先进的观念和理论第61页
       ·观念的改变第61页
       ·理论的借鉴第61页
     ·实践探索——登封少溪河景观整治设计第61-68页
       ·项目概况第61-62页
       ·现状分析第62-64页
       ·理水思想和手法第64-66页
       ·具体措施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7.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图表索引第72-75页
个人简介第75-76页
导师简介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件型纪念空间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技术手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