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4页 |
1.1.1 举办城市大型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 第11-12页 |
1.1.2 城市大型活动管理主体存在误区 | 第12-13页 |
1.1.3 城市大型活动管理过程存在不足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小结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3.3 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分析 | 第19-23页 |
2.1 大型活动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国外关于大型活动的相关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国内关于大型活动的定义 | 第20页 |
2.1.3 本文对大型活动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2 国内外重要大型活动现状与分类 | 第20-23页 |
2.2.1 国内外重要大型活动 | 第20-21页 |
2.2.2 大型活动分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大型活动中的政府参与 | 第23-30页 |
3.1 大型活动政府参与的必要与职能 | 第23-26页 |
3.1.1 必要性分析 | 第23-25页 |
3.1.2 政府在大型活动中的职能体现 | 第25-26页 |
3.2 大型活动政府主导的不足与缺陷 | 第26-30页 |
3.2.1 政府在主办大型活动时缺乏运作管理思维 | 第27页 |
3.2.2 政府在主办大型活动时的不足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大型活动中的市场参与 | 第30-36页 |
4.1 大型活动市场参与的必要与职能 | 第30-34页 |
4.1.1 大型活动市场参与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4.1.2 市场在大型活动中的职能体现 | 第31-34页 |
4.2 大型活动市场主导的不足与缺陷 | 第34-36页 |
4.2.1 大型活动的特别属性导致不能由市场完全主导 | 第34页 |
4.2.2 大型活动市场主导的不足与缺陷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大型活动中的第三部门参与 | 第36-40页 |
5.1 第三部门参与大型活动的必要性与职能 | 第36-38页 |
5.1.1 第三部门参与大型活动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5.1.2 第三部门参与大型活动的职能分析 | 第37-38页 |
5.2 第三部门参与大型活动的不足 | 第38-40页 |
5.2.1 第三部门自身发展不壮大 | 第38页 |
5.2.2 第三部门参与大型活动的局限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建立大型活动多元合作管理模式 | 第40-50页 |
6.1 多元合作管理主体的理论依据 | 第40-41页 |
6.1.1 以合作治理理论为依据 | 第40页 |
6.1.2 以公共物品理论为依据 | 第40-41页 |
6.1.3 以利益相关理论为依据 | 第41页 |
6.2 多元合作管理主体的组成分析 | 第41-45页 |
6.2.1 多元合作主体中的政府部门 | 第42-43页 |
6.2.2 多元合作主体中的组委会 | 第43页 |
6.2.3 多元合作主体中的市场组织 | 第43-45页 |
6.2.4 多元合作主体中的第三部门 | 第45页 |
6.3 多元合作管理主体的关系模式 | 第45-47页 |
6.3.1 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45-46页 |
6.3.2 政府与市场组织的合作关系 | 第46页 |
6.3.3 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关系 | 第46-47页 |
6.4 多元合作管理主体在大型活动中的管理过程分析 | 第47-50页 |
6.4.1 筹备阶段 | 第47-48页 |
6.4.2 举办阶段 | 第48页 |
6.4.3 后续发展 | 第48-50页 |
第七章 研究案例——苏州太湖园博会 | 第50-54页 |
7.1 苏州太湖园博会概况 | 第50页 |
7.2 苏州太湖园博会的管理主体及管理过程 | 第50-52页 |
7.2.1 历届园博会管理主体 | 第50页 |
7.2.2 苏州太湖园博会的管理主体 | 第50-51页 |
7.2.3 苏州太湖园博会管理过程 | 第51-52页 |
7.3 园博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