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17页 |
1.5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2.1.1 家庭养老 | 第19-20页 |
2.1.2 机构养老 | 第20-21页 |
2.1.3 社区居家养老 | 第21-22页 |
2.1.4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方式的比较 | 第22页 |
2.1.5 公私合作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2.2.2“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现状 | 第27-40页 |
3.1 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 第27-29页 |
3.1.1 政策发展 | 第27页 |
3.1.2 山西省居家养老服务业社会化发展相关政策分析 | 第27-29页 |
3.2 太原市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实践 | 第29-39页 |
3.2.1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总述 | 第29-33页 |
3.2.2 江阳社区BOO模式 | 第33-35页 |
3.2.3 漪汾苑社区MC模式 | 第35-39页 |
3.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40-49页 |
4.1 制度层级 | 第40-41页 |
4.1.1 政策法律不健全 | 第40-41页 |
4.1.2 政策难落地 | 第41页 |
4.2 实践层级 | 第41-46页 |
4.2.1 资金渠道单一 | 第41-42页 |
4.2.2 部门间沟通不畅 | 第42-43页 |
4.2.3 私人部门参与度不高 | 第43-44页 |
4.2.4 监管职能落实不到位 | 第44-45页 |
4.2.5 服务整体水平低 | 第45-46页 |
4.3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8页 |
4.3.1 政府责任缺失与越位并存 | 第47页 |
4.3.2 私人部门发展缓慢 | 第47-48页 |
4.3.3 多方“融资”机制未形成 | 第48页 |
4.3.4 意识、观念有待转变 | 第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公私合作创新经验 | 第49-58页 |
5.1 国内创新经验 | 第49-53页 |
5.1.1 宁波市海曙区委托性购买模式及“互助型”发展模式 | 第49-51页 |
5.1.2 浙江乌镇“互联网+养老”智慧居家养老 | 第51-52页 |
5.1.3 天津宝坻锦绣香江居家养老社区 | 第52-53页 |
5.2 国外经验借鉴 | 第53-57页 |
5.2.1 英国社区照顾经验 | 第53-55页 |
5.2.2 日本社区养老 | 第55-57页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私合作建议 | 第58-66页 |
6.1 公私部门理念变革 | 第58-59页 |
6.1.1 公共部门理念变革 | 第58页 |
6.1.2 私人部门观念变革 | 第58-59页 |
6.2 健全多元发展机制 | 第59-63页 |
6.2.1 多元监管体制 | 第59-61页 |
6.2.2 多元融资机制 | 第61-62页 |
6.2.3 多元管理协调机制 | 第62页 |
6.2.4 创新多元合作模式 | 第62-63页 |
6.3 提升服务水平 | 第63-65页 |
6.4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1、结论 | 第66页 |
2、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