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四川达宣公路插旗山古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8页
        1.2.1 滑坡成因机制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滑坡复活机制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4 滑坡治理措施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第20-25页
    2.1 气象水文第20-21页
        2.1.1 气象第20页
        2.1.2 水文第20-21页
    2.2 地形地貌第21页
    2.3 地层岩性第21-22页
    2.4 地质构造第22-23页
    2.5 地震第23页
    2.6 水文地质第23-24页
    2.7 人类工程活动第24-25页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第25-35页
    3.1 滑坡形态特征及规模第25-27页
    3.2 古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27-32页
        3.2.1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27-29页
        3.2.2 滑带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29-30页
        3.2.3 滑床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30-32页
    3.3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第32-35页
        3.3.1 滑坡成因条件第32-33页
        3.3.2 古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第33-35页
第4章 古滑坡变形演化过程与复活机制分析第35-54页
    4.1 古滑坡历史变形特征及演化过程第35-38页
    4.2 公路开挖变形特征及复活机制地质分析第38-42页
        4.2.1 公路开挖变形特征第38-40页
        4.2.2 滑坡复活影响因素第40-41页
        4.2.3 滑坡复活机制地质分析第41-42页
    4.3 滑坡复活机制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第42-54页
        4.3.1 计算模型建立第42-43页
        4.3.2 滑坡开挖前天然状态下模拟结果分析第43-45页
        4.3.3 滑坡开挖后天然状态下模拟结果分析第45-49页
        4.3.4 滑坡开挖后暴雨状态下模拟结果分析第49-54页
第5章 滑坡稳定性评价第54-61页
    5.1 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第54页
    5.2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计算第54-60页
        5.2.1 计算方法与基本原理第54页
        5.2.2 计算模型及工况第54-56页
        5.2.3 计算参数选取第56-58页
        5.2.4 计算结果分析第58-59页
        5.2.5 稳定性敏感性分析第59-60页
    5.3 稳定性综合评价预测第60-61页
第6章 古滑坡开挖治理措施研究第61-79页
    6.1 古滑坡基本特征第61页
    6.2 治理的目的及原则第61-62页
    6.3 治理方案比选与设计第62-75页
        6.3.1 治理方案比选第62-64页
        6.3.2 治理措施分项设计第64-75页
    6.4 古滑坡治理工程模拟与稳定性分析第75-79页
        6.4.1 治理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第75-77页
        6.4.2 治理后稳定性分析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和三维技术的震后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下一篇:缓倾外软硬互层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失稳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