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8-9页 |
1.1.4 创新点 | 第9页 |
1.2 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的相关理论介绍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述评 | 第11-12页 |
1.4 文章内容框架 | 第12-14页 |
2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的区域基础 | 第14-24页 |
2.1 区域地域范围介绍 | 第14-15页 |
2.2 区域产业转移概念与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 | 第15页 |
2.3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2.3.1 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内部差距过大 | 第15-16页 |
2.3.2 京津冀地区存在产业同构,产业互补还未形成 | 第16-19页 |
2.4 京津冀地区间产业结构梯度分析 | 第19-24页 |
3 京津冀经济圈工业转移类型分析 | 第24-31页 |
3.1 京津冀经济圈地区工业发展阶段的判定 | 第24-25页 |
3.2 产业梯度层级分析 | 第25-31页 |
3.2.1 产业梯度水平的测度原则 | 第25页 |
3.2.2 产业梯度水平的测度方法 | 第25-26页 |
3.2.3 工业行业梯度系数的计算 | 第26-31页 |
4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 | 第31-36页 |
4.1 经济一体化对京津冀三地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31-32页 |
4.2 梯度评价的引力模型 | 第32-34页 |
4.3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 | 第34-36页 |
4.3.1 自然资源导向型的产业的区位选择 | 第34页 |
4.3.2 市场导向型的产业区位选择 | 第34页 |
4.3.3 基础导向型产业区位选择 | 第34-36页 |
5 河北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 第36-40页 |
5.1 河北省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 第36页 |
5.1.1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 第36页 |
5.1.2 政策优势 | 第36页 |
5.2 河北省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 | 第36-37页 |
5.2.1 行政壁垒的存在 | 第36-37页 |
5.2.2 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 第37页 |
5.3 河北省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分析 | 第37-38页 |
5.3.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提升为国家战略 | 第37页 |
5.3.2 产业转移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 | 第37-38页 |
5.4 河北省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的挑战分析 | 第38页 |
5.5 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点建议 | 第38-40页 |
5.5.1 破除行政障碍 | 第38页 |
5.5.2 积极协调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 第38-39页 |
5.5.3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