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完善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3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4 文章框架第13-14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介绍第15-23页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15-20页
        2.1.1 巴塞尔协议相关规定第15-18页
        2.1.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18-20页
        2.1.3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第20页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第20-23页
        2.2.1 静态指标分析法第21页
        2.2.2 动态指标分析法第21-22页
        2.2.3 压力测试分析法第22-23页
3 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第23-28页
    3.1 Z银行同业业务现状第23-24页
    3.2 Z银行流动性现状第24-25页
    3.3 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第25-28页
        3.3.1 流动性风险计量方式第25页
        3.3.2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第25-26页
        3.3.3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第26-28页
4 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及成因第28-34页
    4.1 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4.1.1 风险管理不够全面第28页
        4.1.2 风险管理效率偏低第28-29页
        4.1.3 风险分散手段单一第29页
        4.1.4 风险计量方式落后第29-30页
        4.1.5 风险预警体系缺失第30页
        4.1.6 压力测试概念模糊第30页
    4.2 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第30-34页
        4.2.1 传统经营模式存在固有局限性第30-31页
        4.2.2 风险敞口长期存在的客观性第31页
        4.2.3 对先进技术创新运用不足第31-32页
        4.2.4 对人才及知识储备重视度不够第32-34页
5 国内外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第34-37页
    5.1 德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第34页
    5.2 新加坡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第34-35页
    5.3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第35页
    5.4 交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第35-37页
6 完善Z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第37-43页
    6.1 加快风险管理模式转型第37-38页
    6.2 丰富风险分散化解渠道第38-39页
    6.3 优化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第39-40页
    6.4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第40页
    6.5 适当引入压力测试系统第40-41页
    6.6 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建设第41-4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43-45页
    7.1 主要结论第43页
    7.2 研究展望第43-45页
        7.2.1 同业业务管理多元化第43-44页
        7.2.2 同业风险管理复杂化第44页
        7.2.3 回归流动性管理本质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