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第二章 中古入声字在胶辽官话中的声调演变情况 | 第15-38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四字调方言点的入声演变情况 | 第16-31页 |
第三节 三字调方言点的入声演变情况 | 第31-38页 |
第三章 与相邻官话区入声演变比较 | 第38-79页 |
第一节 冀鲁官话入声演变情况 | 第38-58页 |
第二节 中原官话入声演变情况 | 第58-79页 |
第四章 中古入声字在胶辽官话中的韵母演变情况 | 第79-103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79-80页 |
第二节 胶辽官话阴入合流叠置情况 | 第80-87页 |
第三节 咸山深臻四摄在胶辽官话的阴入合流叠置情况 | 第87-92页 |
第四节 宕江曾梗通五摄阴入合流叠置情况 | 第92-103页 |
第五章 与相邻官话区韵母演变比较 | 第103-127页 |
第一节 冀鲁官话入声韵演变情况 | 第103-116页 |
第二节 中原官话入声韵演变情况 | 第116-127页 |
第六章 胶辽官话入声演化模式与《中原音韵》音系比较 | 第127-135页 |
第一节 《中原音韵》音系的阴入合流情况 | 第127-129页 |
第二节 胶辽官话与《中原音韵》音系来源相同的韵摄情况 | 第129-131页 |
第三节 胶辽官话宕江曾梗通五摄与《中原音韵》音系比较 | 第131-135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38页 |
附录 | 第138-142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