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卷叶突变体zw235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1.1 水稻叶片发育过程及结构特点第14-18页
        1.1.1 植物叶片生长发育过程第14-15页
        1.1.2 水稻叶片的构造与特点第15-18页
    1.2 水稻卷叶性状与高产育种的关系第18-19页
        1.2.1 水稻卷叶性状的分类及生理生态效应第18页
        1.2.2 水稻卷叶性状在育种中的作用第18-19页
    1.3 水稻卷叶性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4 水稻泡状细胞与卷叶性状的关系第19-20页
        1.4.1 水稻泡状细胞发育过程第19-20页
        1.4.2 泡状细胞变化影响叶片形态第20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卷叶突变体ZW235的表型观察与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第22-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2.1.1 实验材料的来源第22页
        2.1.2 水稻的种植与观察第22页
        2.1.3 农艺性状的统计第22页
        2.1.4 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测定第22页
        2.1.5 叶片显微结构观察第22-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2.1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的形态学特征比较第23-24页
        2.2.2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农艺性状比较第24-25页
        2.2.3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测定分析第25-26页
        2.2.4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叶片显微结构的对比观察第26-28页
    2.3 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水稻卷叶突变体ZW235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克隆第29-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3.1.1 植物材料第29页
        3.1.2 突变体zw235的遗传分析第29页
        3.1.3 F2定位群体构建第29页
        3.1.4 水稻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9-30页
        3.1.5 PCR反应体系第30页
        3.1.6 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第30-32页
        3.1.7 分子标记设计第32页
        3.1.8 突变基因的定位第32页
        3.1.9 遗传作图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3.2.1 突变体zw235的遗传分析第32-33页
        3.2.2 突变体zw235的基因定位第33-34页
        3.2.3 突变体zw235突变位点的测定与分析第34-35页
    3.3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基因ZW235的互补验证与CRISPR-CAS9验证第36-4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4.1.1 实验所需材料第36页
        4.1.2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36-37页
        4.1.3 RNA反转录第37-38页
        4.1.4 ZW235基因互补载体与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第38-40页
        4.1.5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40-41页
        4.1.6 农杆菌侵染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第41页
        4.1.7 表型观察及鉴定第4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4.2.1 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第41-42页
        4.2.2 转基因阳性植株形态学特征分析第42-44页
    4.3 讨论第44-45页
第五章 基因ZW235的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45-5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5.1.1 实验材料的获得第45页
        5.1.2 实验所需试剂与仪器第45-47页
        5.1.3 ZW235-GFP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第47页
        5.1.4 质粒大提第47-48页
        5.1.5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第48页
        5.1.6 质粒转化原生质体第48页
        5.1.7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第48-4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5.2.1 ZW235-GFP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5.2.2 基因表达蛋白ZW235的亚细胞定位第50-51页
    5.3 讨论第51-52页
第六章 酵母双杂交第52-5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2-56页
        6.1.1 实验所需材料第52-53页
            6.1.1.1 所需载体及酵母菌株第52页
            6.1.1.2 主要实验用品及仪器第52-53页
        6.1.2 ZW235-AD/BD载体构建第53页
        6.1.3 诱饵载体ZW235-BD转化酵母Y2H Gold Yeast第53-54页
            6.1.3.1 酵母Y2H Gold Yeast感受态的制备第53页
            6.1.3.2 ZW235-BD载体转化酵母感受态第53-54页
        6.1.4 ZW235基因表达蛋白的自激活检测第54页
        6.1.5 诱饵载体ZW235-BD筛库第54-55页
            6.1.5.1 转化法酵母筛库第54-55页
            6.1.5.2 互作蛋白基因的获得第55页
        6.1.6 滴点法验证互作关系第55-5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6.2.1 ZW235-BD诱饵载体构建第56页
        6.2.2 ZW235蛋白自激活检测第56-57页
        6.2.3 ZW235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第57页
    6.3 讨论第57-58页
第七章 酵母单杂交第58-63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7.1.1 实验材料第58页
        7.1.2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叶片中YABBY基因表达量比较第58页
        7.1.3 YABBY基因质粒及其酵母菌株的构建第58-59页
            7.1.3.1 构建pBait-AbAi质粒第58-59页
            6.1.3.2 获得含pBait-AbAi质粒的酵母菌株第59页
        7.1.4 摸索抑制诱饵菌株生长的最低AbA浓度第59页
        7.1.5 ZW235蛋白与YABBY基因酵母单杂交第59-60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7.2.1 突变体zw235与野生型叶片中YABBY基因表达量对比第60-61页
        7.2.2 基因YABBY结合元件与ZW235蛋白互作筛选第61-62页
    7.3 讨论第62-63页
第八章 全文结论第63-65页
    8.1 结果第63-64页
    8.2 讨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卷叶突变体ocu5基因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多酚氧化酶Ghppo1在棉花防御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