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卷叶突变体ocu5基因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引论 | 第13页 |
1.2 水稻叶片形态及生长发育 | 第13-18页 |
1.2.1 水稻叶片形态结构 | 第13-14页 |
1.2.2 水稻叶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14-18页 |
1.3 水稻非编码区的调控作用 | 第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3 菌株和载体 | 第20页 |
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ocu5突变体表型观察及相关性状统计 | 第21-2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3.2.1 卷叶突变体ocu5表型分析 | 第22-23页 |
3.2.2 突变体ocu5叶片石蜡切片结果 | 第23-24页 |
3.2.3 相关农艺性状统计 | 第24-25页 |
3.3 结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水稻ocu5突变体的图位克隆与遗传分析 | 第26-3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4.1.3 图位克隆 | 第28-2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4.2.1 ocu5突变体遗传分析 | 第29-30页 |
4.2.2 基因定位 | 第30-31页 |
4.2.3 ocu5突变体突变基因分析 | 第31页 |
4.2.4 突变位点分析 | 第31-32页 |
4.3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ocu5基因功能验证 | 第33-4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33-3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5.2.1 目的条带的获得 | 第39-40页 |
5.2.2 载体构建结果 | 第40-41页 |
5.2.3 农杆菌阳性克隆鉴定 | 第41页 |
5.2.4 转基因植株阳性鉴定 | 第41-42页 |
5.2.5 过表达和干涉表型鉴定 | 第42-43页 |
5.2.6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3-44页 |
5.3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ocu5的亚细胞定位 | 第45-49页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6.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七章 原位杂交 | 第49-54页 |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7.1.1 实验材料准备 | 第49页 |
7.1.2 实验步骤 | 第49-51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7.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八章 蛋白表达量检测 | 第54-57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8.1.1 植物材料 | 第54页 |
8.1.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8.3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九章 烟草瞬时转化检测 3’UTR功能 | 第57-62页 |
9.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9.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9.1.2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9.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9.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10.1 结论 | 第62页 |
10.2 讨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