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先进空气系统理论及其在低温燃烧过程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字母注释表第17-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53页
    1.1 引言第21-25页
        1.1.1 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第21-24页
        1.1.2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第24-25页
    1.2 应对措施与技术方案第25-30页
        1.2.1 新概念燃烧技术第25页
        1.2.2 尾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第25-30页
    1.3 新概念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30-50页
        1.3.1 Φ-T图与燃烧概念的发第30-32页
        1.3.2 新概念燃烧的研究近况第32-39页
        1.3.3 先进空气系统技术第39-50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50-53页
第二章 高效清洁燃烧系统总体研究方案第53-67页
    2.1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案第53-56页
    2.2 试验系统和测试设备第56-64页
        2.2.1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第58-60页
        2.2.2 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第60页
        2.2.3 废气再循环系统第60-61页
        2.2.4 拟米勒循环机构第61-62页
        2.2.5 电子控制单元第62-63页
        2.2.6 测试设备介绍第63-64页
    2.3 发动机燃烧参数采集系统第64-65页
    2.4 燃烧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方法第65-66页
    2.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两级增压系统的选型匹配及与拟米勒系统的相互作用第67-107页
    3.1 两级增压系统的理论计算及匹配控制第67-91页
        3.1.1 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点计算第67-71页
        3.1.2 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选型第71-74页
        3.1.3 混合燃烧系统计算模型及应用GT-POWER模拟第74-91页
    3.2 进气门晚关系统试验优化匹配第91-105页
        3.2.1 进气门晚关系统在低负荷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第91-102页
        3.2.2 进气门晚关系统在中负荷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第102-105页
    3.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四章 EGR系统的优化匹配及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第107-139页
    4.1 高低压EGR系统的优化匹配控制第107-120页
        4.1.1 低转速中负荷工况(1100R/MIN,BMEP 1MPA)第107-114页
        4.1.2 高转速中负荷工况(1600R/MIN,BMEP 1MPA)第114-118页
        4.1.3 高转速低负荷工况(1600R/MIN,BMEP 0.55MPA)第118-120页
    4.2 EGR的混合长度对瞬态响应及排放的影响第120-136页
        4.2.1 混合长度对EGR均匀性及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第121-128页
        4.2.2 恒转增扭过程混合长度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第128-134页
        4.2.3 恒扭增转过程RIVCT及混合长度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第134-136页
    4.3 本章小结第136-139页
第五章 六个最小原则第139-159页
    5.1 米勒循环最小有效压缩比第139-144页
    5.2 HD-LTC的最小充量密度第144-147页
    5.3 最小排气能量第147-148页
    5.4 最小的增压器驱动功第148-155页
    5.5 最小尾气能量和最小能耗高效后处理器第155页
    5.6 六个最小原则第155-159页
第六章 恒转速突加过程空气系统参数的控制优化及应用第159-175页
    6.1 恒转速突加过程各系统的优化控制第159-168页
        6.1.1 喷油策略对扭矩响应及排放的影响第159-161页
        6.1.2 VGT控制策略对扭矩响应及排放的影响第161-164页
        6.1.3 不同的EGR阀开启时刻对响应及排放的影响第164-168页
    6.2 空气系统优化匹配的外特性试验结果第168-169页
        6.2.1 外特性工况增压器的优化匹配结果第168-169页
        6.2.2 低速扭矩性能第169页
    6.3 ESC13工况的油耗和排放的试验结果第169-173页
        6.3.1 ESC13工况增压器的运行结果第169-170页
        6.3.2 ESC13工况加权排放及综合比油耗第170-172页
        6.3.3 ELR试验循环的结果第172-173页
    6.4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75-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89-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与甘草次酸复方脂质体构建及体内外评价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悬索桥主缆弯曲刚度效应及二次应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