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第一篇 丹参、甘草配伍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第二篇 丹参酮ⅡA、丹酚酸B、甘草次酸及其抗肝纤维化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第三篇 肝靶向复方脂质体设计思路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前言 | 第28-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109页 |
第一篇 GTS-lip处方前研究 | 第32-49页 |
1 药物HPLC同时检测方法学考察 | 第32-39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32页 |
1.2 方法 | 第32-33页 |
1.3 结果 | 第33-39页 |
2 不同pH条件下Sal B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 第39-40页 |
2.1 方法 | 第39页 |
2.2 结果 | 第39-40页 |
3 TSN与GA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测定 | 第40页 |
3.1 方法 | 第40页 |
3.2 结果 | 第40页 |
4 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建立 | 第40-47页 |
4.1 方法 | 第40-42页 |
4.2 结果 | 第42-47页 |
5 讨论 | 第47-48页 |
5.1 油水分配系数 | 第47页 |
5.2 GA和TSN包封率测定方法 | 第47页 |
5.3 高速离心-超滤法测定Sal B包封率 | 第47-48页 |
5.4 超滤膜对药物的吸附 | 第48页 |
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篇 GTS-lip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研究 | 第49-72页 |
1 脂溶性药物丹参酮ⅡA、甘草次酸包载工艺优化 | 第49-55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49页 |
1.2 方法 | 第49-50页 |
1.3 结果 | 第50-55页 |
2 水溶性药物丹酚酸B包载工艺优化 | 第55-59页 |
2.1 方法 | 第55页 |
2.2 结果 | 第55-59页 |
3 Box-Behnken法优化GTS-lip处方 | 第59-62页 |
3.1 方法 | 第59页 |
3.2 结果 | 第59-62页 |
4 GTS-lip冻干工艺考察 | 第62-66页 |
4.1 方法 | 第62-63页 |
4.2 结果 | 第63-66页 |
5 GTS-lip药剂学性质研究 | 第66-69页 |
5.1 方法 | 第66页 |
5.2 结果 | 第66-69页 |
6 讨论 | 第69-70页 |
6.1 薄膜分散法包封脂溶性药物 | 第69-70页 |
6.2 Sal B的主动载药 | 第70页 |
6.3 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法 | 第70页 |
6.4 脂质体冻干 | 第70页 |
7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篇 GTS-lip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研究 | 第72-7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72页 |
1.1 仪器 | 第72页 |
1.2 药品 | 第72页 |
1.3 细胞 | 第72页 |
1.4 试剂 | 第72页 |
2 方法 | 第72-73页 |
2.1 试剂与药液配制 | 第72页 |
2.2 HSC细胞复苏 | 第72-73页 |
2.3 给药 | 第73页 |
3 结果 | 第73-76页 |
3.1 GTS-Lip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3-75页 |
3.2 HSC形态监测结果 | 第75-76页 |
4 讨论 | 第76页 |
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篇 GTS-lip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 第77-109页 |
1 GTS-lip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7-89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77页 |
1.2 方法 | 第77-79页 |
1.3 结果 | 第79-89页 |
2 GTS-lip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第89-107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89-90页 |
2.2 方法 | 第90-91页 |
2.3 结果 | 第91-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08页 |
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07页 |
3.2 样品前处理 | 第107页 |
3.3 GTS-lip中三种药物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 | 第107-108页 |
4 小结 | 第108-109页 |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109-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个人简介 | 第128-129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29-131页 |
附图 | 第131-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