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中央高校预算拨款改革工作的全面启动 | 第8-9页 |
|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要求 | 第9-10页 |
|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 第10-11页 |
| ·相关概念介绍 | 第11-16页 |
| ·绩效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绩效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 | 第12-13页 |
| ·绩效评价和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 | 第13-14页 |
| ·高等学校的绩效评价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 第17-20页 |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4页 |
| ·国外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研究 | 第20-24页 |
| ·我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研究 | 第24-31页 |
|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4-40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4-35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5-37页 |
| ·资源依赖理论 | 第37-38页 |
| ·问责理论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层次结构 | 第40-50页 |
| ·高等学校的投入分析 | 第40-41页 |
| ·高等学校的产出分析 | 第41-44页 |
| ·基本工作中心和广义工作中心的定义 | 第44-46页 |
| ·基本工作中心 | 第44-45页 |
| ·广义工作中心 | 第45-46页 |
| ·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层次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 ·高等学校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的关系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基于CORPS 的高等学校外部绩效评价体系 | 第50-63页 |
| ·CORPS 模式的绩效评价 | 第50-52页 |
| ·高校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 ·评价指标的PCA 分析 | 第53-55页 |
| ·PCA 的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 ·PCA 的分析步骤 | 第54-55页 |
| ·指标体系的DEA 分析 | 第55-59页 |
| ·DEA 的基本原理 | 第55-58页 |
| ·DEA 的分析步骤 | 第58-59页 |
| ·应用研究——2008 年教育部直属理工类高校的绩效评价分析 | 第59-63页 |
| ·运用PCA 构建新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 第59-60页 |
| ·运用DEA 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 第60-61页 |
| ·分析结论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基于BSC 的高等学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 第63-81页 |
| ·平衡计分卡及战略地图的发展 | 第63-71页 |
| ·BSC 的产生和原理 | 第63-65页 |
| ·BSC 优势和缺陷 | 第65-69页 |
| ·战略地图的发展 | 第69-71页 |
| ·高校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71-75页 |
| ·高校绘制战略地图的步骤 | 第71-72页 |
| ·高校实施BSC 的步骤 | 第72-73页 |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73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3-75页 |
| ·定性指标的FCA-DEA 分析 | 第75-79页 |
| ·FCA 的基本原理 | 第75-76页 |
| ·高校内部绩效评价的模糊性研究 | 第76-77页 |
| ·FCA 与DEA 的集成 | 第77-78页 |
| ·算例 | 第78-79页 |
| ·指标体系的DRF-DEA 分析 | 第79-81页 |
| ·DRF 的基本原理 | 第79-80页 |
| ·DRF-DEA 分析步骤 | 第80-81页 |
| 第七章 应用实例——T 大学2008 年内部学院绩效评价研究 | 第81-98页 |
| ·T 大学简介和2008 年基本情况 | 第81-82页 |
| ·T 大学2008 年高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数据情况 | 第82-84页 |
| ·定性指标的FCA-DEA 量化分析 | 第84-85页 |
| ·指标体系的DRF-DEA 分析 | 第85-87页 |
| ·内外部绩效综合分析结论及建议 | 第87-89页 |
| ·基于“十二五规划”的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 第89-98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98-100页 |
|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