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0页
   ·选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目的第12-14页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结构安排与主要观点第16-18页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20-27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0-23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效应第20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第20-21页
     ·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第21-22页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影响效应第22-2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5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量的影响效应第23-24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第24-25页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影响效应第25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5-27页
第三章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58页
   ·技术进步理论第27-38页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第27-32页
     ·技术进步的类型第32-33页
     ·技术进步评价方法第33-38页
   ·就业理论第38-46页
     ·就业及相关概念第38-39页
     ·西方就业理论第39-46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理论第46-54页
     ·古典理论第46-47页
     ·新古典理论第47-4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49-50页
     ·创新和经济周期理论第50-51页
     ·新增长理论第51-53页
     ·技术创新经济学派理论第53-54页
   ·系统科学理论第54-58页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第54-56页
     ·系统科学在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中的运用第56-58页
第四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机制分析第58-69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量影响效应的机制分析第58-65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破坏机制第58-60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机制第60-65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的机制分析第65-67页
     ·产业结构效应机制第65页
     ·劳动力素质结构效应机制第65-66页
     ·行业结构效应机制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第69-93页
   ·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第69-73页
     ·平稳性检验第69页
     ·协整检验第69-70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70-71页
     ·回归分析第71-72页
     ·误差修正模型(ECM)第72-73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量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第73-76页
     ·指标选取第73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73-74页
     ·实证检验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技术进步对产业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第76-81页
     ·指标选取第76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76-77页
     ·协整检验第77-78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78-79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79-80页
     ·结论第80-81页
   ·技术进步对行业就业结构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第81-89页
     ·指标选取第81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81-83页
     ·协整检验第83-87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87-88页
     ·结论第88-89页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结构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第89-93页
     ·指标的选取第89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89-90页
     ·协整检验第90-92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92页
     ·结论第92-93页
第六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框架模型构建分析第93-104页
   ·构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框架模型的目的与原则第93-94页
     ·构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目的第93页
     ·构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原则第93-94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框架模型第94-96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内涵第94-95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总体框架第95-96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子系统的划分第96-99页
     ·动力子系统第96页
     ·保障子系统第96-97页
     ·目标子系统第97页
     ·运行子系统第97页
     ·约束子系统第97-99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特性与功能第99-101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特性第99-100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功能第100-101页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的主导回路与关系演化第101-103页
     ·由保障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动力子系统、目标子系统组成的正反馈回路第101-102页
     ·由运行子系统、约束子系统、保障系统、目标子系统组成的负反馈回路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七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系统优化方案第104-120页
   ·增强动力子系统第104-105页
   ·完善运行子系统第105-107页
     ·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第105-106页
     ·改变区域分割现状,着力健全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第106页
     ·推进就业服务领域信息化进程,降低技术对就业的破坏效应第106-107页
   ·提升保障子系统第107-111页
     ·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第107-109页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109-110页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110-111页
   ·优化约束子系统第111-118页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第111-114页
     ·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第114-115页
     ·构建创业支持体系第115-118页
   ·健全目标子系统第118-120页
     ·科学反应城镇失业率第118页
     ·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第118-119页
     ·真实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第119-12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3页
   ·主要结论第120-121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量的影响效应第120页
     ·技术进步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第120页
     ·技术进步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第120页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影响效应第120-121页
   ·主要创新点第121-122页
   ·研究不足第122页
   ·研究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科研项目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等学校内外部绩效评价分析及应用研究